一县的父母官,都是些半点经验没有的人,可以想象,他们会治理成什么样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县令都是不怎么管实事的。
县里的杂事都是由县丞去接手,而若是没有背景的县令,遇到在本地有着很高威望,又在朝廷上有着一定背景的县丞,那甚至都容易被架空。
当然,这对于县令其实并没有什么,除了心里面憋屈一些之外,其他的都还好,因为只要时限到了,他们就会被调任或者是升迁。
一个县令通常不会在一个地方做太久的官,都是三年或者五年调换一次的,而且他们通常不会被派到本地去,或许这也是为了防止勾结吧。
不过对于县令没有什么影响,对于县里面那些百姓却未必了,进士出身的县令们,通常是不怎么缺银子的,他们想要收入,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随便纳几个商人的小妾,又或者是给商人们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就能得到不少的一笔银子,对于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都不是不会压榨,而是根本就看不上眼。
普通的百姓能有多少钱,就算是再压榨也根本就压榨不了多少,而且一旦压榨的狠了,甚至还容易引起乱子,坏了自己的前程。
相比之下,那些商人们可就有钱的多了,虽然普遍情况下,有钱的也会比较有背景,但再大的背景,作为顶头上司,要点孝敬那也是很应该的。
甚至都不用主动的去要,对方就会送上来,所以县令们普通都是比较有钱的,而且除非是像赈灾款那样,比较大额的银子,否则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怎么去压榨百姓,但是那些衙役还有县丞可就不一样了。.
第208章208
一个县里面的县丞通常来说都是本地人,他们往往都是地方豪强出身,可以说是良莠不齐,若是县令不管事,又或者是说是不懂得怎么管事的话,很容易就会被他们架空。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举人出身,通过上下打点,找人疏通关系,花了大笔银子才能做到这个位置上的,未来也没有什么向上发展的前途,想要他们不贪污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科考制度的选才模式,虽然比之以前的那种要好了许多,但也是有其弊端的,一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他原本完全没有管理地方的经验。
而所学的内容中,也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都说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别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