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虽然只要他一道圣旨,立谁为太子那根本就没有人能反对。
不过出于一种以来,对那个儿子比较纠结的心态,他就是不想让对方的道路走得那么顺,当然这其中也有些想要看看对方决心的意思。
万里江山不是儿戏,即便他想要弥补,也必须保证对方是有那个资格的,既然本来就是出于他自己的算计,那现在这样的情况,他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只是心里难免会有些心酸感慨罢了,毕竟虽然对方不知道,但是一直以来,他最疼爱的儿子始终都是这一个,现在对方能够毫不犹豫的这么做,却显见的是对他没有什么父子之情的。
不过这也不能够怪对方,要怪也就只能是怪他自己,谁让自己当年一时糊涂,做了一个到现在也不知道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决定。
当然,老皇帝的这些心思,自然是不会与五皇子说得,一来到了这个地步,说这些都没有了意义,二来他觉得对方应该也是不会信的,说不定还会以为他想要耍什么手段,何必呢。
而虽然对于老皇帝那格外配合的态度有些吃惊,但五皇子却也并没有想太多,只当自己这位父皇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事情不能翻盘,已成定局了,也就不想折腾了。
当然,这样的简单定论,其实是有些牵强的,毕竟连句质问都没有,实在是不符合常理,但是怎么说呢,父子间的矛盾之大,早已经不可调和了。
五皇子现在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老皇帝难得不给他惹麻烦,他自然也懒得去多想,就算是有些阴谋,只要把人看好,那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而有了老皇帝的配合,事情无疑就变得顺利了很多,那些随行的大臣们,很快就被压制了下去,就连两位阁老,也识趣的没有在那些大头兵面前说些什么难听的话。
虽然古代读书人的地位一直比武人要高,尤其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只是这也得看情况,现在这情况,若是他们说得有什么不对。
那就算是被杀了,也没有地方说理去,五皇子随便安上一个什么遇刺身亡,为救老皇帝而死的好名声,那根本就没有人会去细究,就连他们的家人怕是都不敢。
自老皇帝出去围猎,不过半个月的时候,整个局势便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五皇子回京之后,半点时间都没有耽搁。
直接就按照从老皇帝那里得到的圣旨,奉老皇帝为太上皇,自己则是登基成了皇帝,就连登基大典那繁琐的流程都被简化了一些,一切都是以最快速度进行。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人反对,毕竟这事情进行的如此迅速,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