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中意不中意。”秦珣勾了勾唇角,眸中闪过一抹柔情,“不过成亲是一辈子的事,还是顺着自己的心意来更好。”
太子心头一跳:“是因为瑶瑶姑娘?”
秦珣笑而不语。
“她不是四弟,你不能因为四弟,搭上自己一辈子。”太子颇有些痛心疾首,“你若真觉得亏欠他,将来有了子嗣过继给他,替他传承香火,多多照顾苏家,都行,你不能……”
听到子嗣,秦珣挑了挑眉:“嗯,我的子嗣就是她的子嗣。”想起太子前头的话,他笑笑:“皇兄想多了,我不觉得亏欠。而且她和四弟,我能分得清。”
怎会分不清?她虽然一人多面,可他知道老实胆小又呆呆的,那是四弟。温柔娴静,偶尔也会撒娇的是瑶瑶。这些都是她,也都不是她。
“……好。就算这样。”太子深吸一口气,“若父皇不同意呢?”
“父皇为什么不同意?”秦珣反问,“不同意那就先不成亲。皇叔年近三旬才续娶,我等得起。”
太子微怔,他没想到三弟竟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他沉默半晌:“孤知道了。”
他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皇家子女,在亲事上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与父皇指定的妻子琴瑟和谐。
太子再见到陶皇后时,简单提起了此事。他绝口不提瑶瑶,只说三弟如今无意成家,不想耽搁了陶家表妹。
“他果真这么说?”陶皇后沉声问道。
太子笑笑,温润大方:“母后也知道,三弟自小就不好女色。过些日子,他还要往边关去。给他议亲的事情,可以先缓一缓。”他顿了一顿,又道:“父皇如今还未痊愈。三弟孝顺,也无心此事。何不等父皇龙体康健之后,再行商议?”
陶皇后素来贤良,听儿子说的有理,倒也未显怒容,只冷哼一声:“说到底,他还是看不上陶家的姑娘?如果真愿意,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道理!”
太子只是一笑,略一沉吟:“表妹也很好,只是两人缘分未到。既然不合适,就不要声张,免得损了表妹的名声。京城里,优秀儿郎多的是。母后帮表妹再挑一个就是了。”他顿了一顿,又道:“三弟的性子,原本也不需要用婚事来捆绑。”
皇家亲情淡薄,亲兄弟尚能操戈,更何况姻亲?
陶皇后点了点头:“我儿放心,母后心里有数。”她说着忽然皱了皱眉:“对了,本宫听说,你三弟当日从河东带回一个姑娘?他看不上你表妹,是不是因为这个姑娘?”
太子心头一跳,他也疑心如此,但是面对母后,他口中说的却是:“不是。儿臣见过那个姑娘,跟她毫无关系。”
他说的异常笃定,陶皇后点了点头,并未多言。她将话题转到了丁如玉身上:“太子妃近来身体如何?也不知这一胎是男是女……你们需要早些诞下嫡嗣,你父皇也能安心。”
太子连连点头称是。在他看来,能有子嗣就好。以后还会再有。秦家这几代像是受了诅咒一般,嫡系子嗣不丰。皇祖父如此,父皇也如此。父皇还未登基时,明明子女不少,可是一登基,子女缘忽然就变淡了。
母子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太子有政务在身,不便久留,匆匆告辞离去。
陶皇后歇了一会儿,处理了一些宫中事务,听宫人来报,说是定方伯府的夫人小姐到了。陶皇后微愣:“怎么筑儿也来了?”但她到底放下手头的事情,淡淡地应了一声:“教她们进来吧。”
定方伯的夫人许氏携女向皇后施礼后落座,小心翼翼:“娘娘,筑儿顽劣,非要跟着来。还请娘娘恕罪。娘娘召臣妾来,可是有事情吩咐?”
陶皇后笑笑:“咱们一家人,说什么恕罪不恕罪?”她看看陶筑:“还不是筑儿的事情?筑儿大了,该议亲了,不知道……”
陶筑心里一咯噔,皇后姑姑说这话,看来她与晋王的事情毫无可能了。明明先时也有心理准备的,可她此刻仍忍不住心中憋闷。她直接站起身来:“我不嫁了!”
陶皇后面色一沉,许氏已然低喝道:“你这丫头,不许你来,你偏要来!来了偏生又这般不懂规矩!”
陶筑争辩道:“娘,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人家不愿意娶我,我不嫁还不成吗?”她声音隐隐带着哭腔:“我原本也不是非嫁他不可,都快摆到明面上,又说不行。这不分明是给我没脸吗?人家看不上我,人家府里藏的有美娇娥……”
“又胡说了!”徐氏急得要去掩女儿的嘴。
陶皇后面色沉沉,低声道:“此事并没有几个人知道。本宫也不明白了,怎么原本是本宫、皇上与晋王三人商量的事情,怎么竟传到你一个未出阁姑娘的耳朵里!还连人家府里有没有美娇娥都去打听!”
她素来知道这个侄女的性子,想着虽说刁蛮任性了一些,但是好歹还知道规矩,却不想在她这凤仪宫里,直接就闹将起来。说来说去,陶筑这是怪她当初提议此事了?她心说,若是陶筑温柔大方一点,也许晋王还不会直接回绝呢。
陶筑白着脸不说话,徐氏低声求情:“娘娘,这孩子一向不会说话,娘娘别往心里去。”
陶皇后摆了摆手:“说到底,都是本宫的不是了。嫂嫂,你带她回去吧。是本宫没脸见她。”
陶筑慌了心神,连忙软语道:“娘娘,姑姑。是筑儿不好,惹恼了姑姑,姑姑别往心里去……”她跪伏在地上,长长的头发散落在地:“筑儿知错了……”
如此好一会儿,陶皇后才道:“本宫没有恼,就是有些乏了。你们且回去吧!”她挥了挥手,不胜疲惫的模样。
陶筑还欲再分说,但许氏扯了扯她,暗示她皇后娘娘是真的倦了,还是及早离开的好。
母女两人离去。
陶皇后按了按发痛的脑袋,轻轻呻.吟了一声。
“娘娘头痛又犯了?”宫女上前殷切地问。
陶皇后轻轻摆了摆手:“扶本宫去歇一歇。”她这头痛病有十多年了,宫里头需要操心的事太多。她家世平平,除却是皇帝的发妻这一点,她再无其他优势。甚至这点优势,还差点消失不见。——她常想,如果不是因为有太子,也许她皇后的位置都未必能保住。
她只能努力去公正,去大方,去做个贤良的皇后。没有人知道,这么多年,她有多辛苦。
她努力事事周全,但终究是不能教人人都满意。
躺在床上,她不禁想,难道当初她提起那桩婚事,果真是不妥当么?可皇帝也击掌赞赏了啊。但是为什么皇帝那边也没下文了呢?而且秦珣也不同意。总不会真是像陶筑说的那样,秦珣不同意,是因为家中另有佳人?
什么样的佳人能让秦珣直接婉拒帝后提议的婚事?——陶皇后对儿子的说辞并不完全相信。她深知儿子仁善,儿子那样说,多半是怕她迁怒那个女子。
可这样一来,她更好奇了。
陶皇后这头痛病,不用吃药,不用针灸,歇一歇就好。这天她没用晚膳,早早睡下。次日清晨起来,一切恢复如常。
她唤了身边的高公公:“小高,你去晋王府上,看看有没有一个河东来的姑娘,把她召进宫来,本宫想见见她。”
高公公领命而去。
秦珩一大早,就开始跟着小蝶学做荷包。答应皇兄有一段时日了,可惜现在连个雏形都没有。
小蝶见柳姑娘看似毫无功底,但是进步极快,她也与有荣焉,不过仍是有些好奇:“姑娘以前没学过这些?”
她不清楚柳姑娘的真实身份,但猜测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针拿不得,线动不得的,在家里想来很受宠吧?
秦珩笑笑:“还真没有学过。”
她们在这边研究荷包的绣法,却不知前院一阵骚乱。
听说宫里来人了,阿武立时迎了上去,满脸堆笑:“是高公公。高公公今儿得空了?”
高公公看见阿武,与其寒暄两句,夸赞其出息了。之后才又慢悠悠道:“皇后娘娘有旨,请河东来的那位姑娘进宫叙话。”
阿武眨了眨眼,暗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