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陶皇后气结,说了半天,秦珩竟还是这么个态度。
秦珩苦笑:“母后不必急在一时,三皇兄还没找到。父皇保佑,三皇兄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会平安归来的。儿臣先告退了。”
她躬身行了一礼,退了出去。在殿外,看到了陶皇后的宫人,她轻声道:“母后在里面,你们还不赶快去伺候?”
秦珩抬头,看了看飘在蓝天上的白云,默默希望三皇兄早些平安归来。
回想着陶皇后的话,她不禁蹙眉。陶皇后是什么时候知道的?看陶皇后的意思,似是想用她身世的秘密威胁她,并没有公开她秘密的意思。那么除了陶皇后,还有谁知道她的秘密?
父皇已经驾崩了,就她现在的处境而言,她想,无论是谁继位,都会更希望她是个公主而不是皇子。
是不是说,不管她的秘密是否被公开,她其实都可以活着的?
轻轻叹了一口气,眼前仿佛出现了太子秦璋的面容。她心头微微一滞:如果他还活着,就好了。
他是太子,又得父皇爱重。他若活着,直接登基继位,毫无争议。他对她又好,肯定会妥善安排她。
秦珩眼里有些酸涩,可惜秦璋已经不在了。
近来皇宫里乱糟糟的,她也曾动过念头,要不要寻了时机假死,但终究还是没能立时行动。这两个月来,接连丧命几位贵人,她一举一动都在人前,想假死也不容易。
到了大行皇帝即将下葬的日子,还不见三殿下秦珣的踪影。奏折如同雪花一般,纷纷飞来,希望早立新君,好让天下百姓安心。
那句“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秦珩耳边不知出现了多少次。她也是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一向老实呆木的她竟有那么多优点。
寇太后的意思是直接让四皇子继位。无他,小皇孙太小,早产两个多月,身体又弱,且越过儿子去立孙子也不大妥当。
可秦珩到底是拒绝了。她感念寇太后的好意,但她也有不得不拒的理由。
寇太后轻叹一声,不再勉强于她。
众人也渐渐明了,四皇子几次推拒,不是谦让,不是拿乔,是真的不愿意登基。
在陶皇后的暗示下,众多先太子的拥护者请求立小皇孙为帝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有人建议,小皇孙继位,四殿下暂时摄政,待幼帝长成再还政于君,岂不两全其美?
——小皇孙年幼体弱,可他是太子遗孤。先太子秦璋自小被立为储君,十几岁上开始参与政事,又曾赈灾放粮,救济百姓,颇有声望,而且他虽不曾刻意结交官员,他身边的拥护者却极多。如今太子去世,陶皇后又教人放出风声,说小皇孙出生的多么巧,时辰多么好。就有不少人把对太子的爱戴,转移到了他遗孤上。
本朝不是没有皇孙继位的先例,尽管只有一个。
新帝的事情,确实不宜再拖了。至少皇帝下葬前,得定下来。
寇太后作为先帝嫡母,终于点了头,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小皇孙继位,四殿下封齐王,做摄政王。
但是秦珩却不想做这摄政王,她轻声道:“皇祖母,孙儿无能,恐不能摄政……”
她话未说完,陶皇后就咳嗽了一声,打断她的话:“太后,依儿臣之见,要紧的是先把皇帝给定下来,其余的,可以以后再商议。皇帝要下葬了,实在是不能再拖了。”
她说着红了眼眶,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众人纷纷附和。
寇太后轻叹一声,默许了他们的做法。
她原本不想多事。这些皇子皇孙没有一个是她亲生的,他们谁当皇帝,跟她关系不大。只要这天下还姓秦,她都是不问世事的老太后,不,该是太皇太后了。
十一月初九,大行皇帝下葬。嗣皇帝尚且不满月,身体又弱,自然不能见风。是以大行皇帝下葬这样的日子,他也没有出现,还是四皇子作为“唯一的儿子”主要负责丧仪。
送葬的队伍刚到皇陵,就有侍卫匆忙跑上前来,气喘吁吁:“启禀……殿下,三,三殿下回京了!”
“什么?!”秦珩一惊,喜悦后知后觉涌上心头。她眨了眨眼,问那侍卫:“你再说一遍,谁回来了?!”
陶皇后脸色苍白:“怎么会?怎么会?不可能……”
她声音极轻,几不可闻,此刻也无人注意她。众人心中想的均是:三殿下回来了,只怕这皇帝还要变。
四殿下不知是什么缘故,甘愿尊一小儿为帝。三殿下在边关多年,又有皇帝临终遗言,肯定是不甘为人臣的。
手握重兵的皇子和刚出生尚未满月的婴儿,谁胜谁负,一看便知。——就算是暂时不变,小皇孙一个七月生产的早产儿,连这样的日子都不能出来,他的身体又能熬多久呢?
四殿下又不肯当皇帝,这天下迟早是老三的。
三殿下秦珣一身素衣,风尘仆仆,面容稍显憔悴。他骑了一匹白马,他身后是乌压压的人群,队伍整齐,神情端肃,分明是人数不少的士兵。
后宫嫔妃、文武大臣一看三殿下架势,心里都隐隐有了猜测。三殿下这是有备而来,对皇位势在必得啊。
不过,因为先时有传言,大行皇帝临终遗言是唤三殿下回京继承皇位。那么他这么做似乎也无可厚非。
众目睽睽之下,三殿下翻身下马,独自一人穿过送葬队伍,停在大行皇帝棺椁前,也不看众人,跪在地上,连叩三个响头:“父皇,儿臣回来了。”
他这话说的极为平静,可秦珩听得心里一颤,她的眼泪瞬间便掉了下来。
她长长松了一口气:“皇兄……”
她不愿意相信他死了,派了不少人去寻找他,他总算是回来了,好端端回来了。
秦珣站起身,冲她点一点头:“四皇弟。”
她打量着这个阔别三年的兄长,她如今唯一的兄长。他们兄弟几个相貌都不差,三皇兄秦珣尤甚。边关三年风吹日晒,他的面容依旧英挺俊朗,风尘仆仆也不减其俊逸。只是神色冷峻端肃,气质也比先前冷了不少。
陶皇后缓缓闭上了眼睛,泪水顺腮流下。回来?为什么还要回来?秦珣为什么回来?他不是死在外面了吗?他为什么没有死在外面?!
三殿下回京,出现在大行皇帝的丧礼上。秦珩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悄悄让出了位置。她无意争帝位,主持丧仪这样的事情,还是交给三皇兄去做吧。
她这无意间的举动,落在旁人眼中,就是她已经含蓄表达了她支持老三的意思。
秦珣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一别三年多,她比当初分别时长高了许多,许是守孝的缘故,瞧着比先时越发清减了。她仍做男装打扮,一身素白孝服,倒更显得她五官明艳,美得惊心动魄。
他心里忽的闪过一个念头:皇宫内外,朝廷上下,大家都是瞎子不成么?她这样美貌的姑娘,竟无一人认出来?
他想起他还未到京城时,听到的消息,皇帝驾崩,他不知所踪,朝中立她为帝的呼声也不低。可她竟然给拒绝了。
——这一点,让他更加相信,派去杀他的人,跟她没有丝毫关系。但是他没想到,她竟然会同意立一个刚出生的小儿。
难道她真的以为他已经死了?
皇帝下葬后众人回还。
就在这个时候,陶皇后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