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六百八十八章 庆历七年</h1>
铁路占据了巨大的资金,不但是北宋的财政资金,还有大量其他的权贵的资金,差不多就是四五千万贯,这基本上把北宋财政和大家族的的资金,基本上都被囊括在其中了。
可是相对于追逐利益的大家族的资金,北宋三司的钱,并不是全部的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之中。
铁路建设虽然重要,获利也相当的丰厚,可是这个铁路兴建,并不是全部,利益只是一个方面,对于三司来说,北宋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剩余的为数不多的资金,没有浪费,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之中,确切的说是农业的改革上面。
定海军已经在西北,实现了粮食亩产的倍增,虽然有农田水利的关系,可是更多的是良种和肥料,合理的种植方式,也是提升亩产的关键的。
西北普及农业生产,那是天时地利的事情,西北本身就属于是新占的土地,这个土地上面的所有权人,或者就是西夏权贵,在辽夏之战之中,早就被杀的干干净净了,或者,就是被俘虏的普通人,那些人,基本上都处于最底层,连自身的安全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是土地了。
西北所处的独特的环境,让西北几乎是一片的白纸,在这个白纸上面书画的东西,永远比一个画满了各种图案的纸上面容易的多,也因此,产生了非常惊人的效果。
别的不说,全部3000亩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新开启的土地,这样的土地上面,平均的亩产达到了4.5石,这个太不科学了。
4.5石,听起来不多,折合成后世的数据,大概也就是在400多斤的样子,别说是吨粮田,就算是普通的产量,也足以碾压他们。
可是在北宋,在这个农业基础还处于愚昧的状态,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的时刻,这个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成绩。
要知道,就算是农耕比较发达的地方,通过了多年的培育的,土地也分成了不同的种类,上等水田,永远是最贵的,也是最少的,平均的亩产可以达到3石以上,同样的,经过了两季的话,可以达到5石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古代的农田水利并不完备,再加上一些独特的原因,真正保证可以是上等的水田的,几乎非常的少的,这些也会成为家族传承的关键,在一些家庭出现问题,首先考虑的,往往是销售中下田,上等水田,那是在绝望,或者是彻底的破败的时候的选择。
中下田永远是所有土地之中最多的,中田还可以承受,两季的话,可能收获就是在3石左右,下田就不是一般的差了,除非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或者只有下田,否则一般的农夫会的随便的弄一弄,一亩地收个几十斤都算是正常。
可就算是用心来做的下田,他们的产量也会超过一石半,这样的产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少。
在西北却可以平均4.5石,或许有农田水利的作用个,可是种植的方法,还有其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才是关键。
对于北宋而言,数量最多的,永远是中下等的田,特别是在南方,水并不是问题的前提下,肥料和种植方法就尤为重要,别的不说的,只要亩产能够提升一点点,对于整个北宋的好处就是巨大的。
哪怕到了现在,北宋的粮食生产,迈上了几个台阶,可是对于北宋而言,谁都不会嫌粮食太多了,越多粮食越好,越多粮食,就越稳定。
土地掌握在了民众的手中,虽然大部分都是大户和地主,可是这些人,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哪怕一件事情真的好,也需要一定的好处才可以。
这个扣子不能放,北宋政府不会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因为这是无底洞,甚至某种情况下,给了他们好处,这个好处到底有多少,能够落到实处,这就不知道了。
北宋之前是没有钱,好容易挤出来的钱,大部分都会支持一些农田水利建设,这就如同叶清臣那样,在从赵信哪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之后,直接就投入了北方农田水利建设。
这样的投入,或许最大的好处,是落到了大地主的身上,可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获利,最关键的是,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个农田水利的修缮,最少可以坚持很长的时间,比如说几年的时间,同样的,对于自然灾害,也是一个缓解。
现在,水利工程的修建,到了一定的程度,再修建,也没有太多的好处,反而耗费巨大,这种情况下,这些钱就可以投入到补贴的领域,这个领域必须要刻意的控制,比如说,多放在最底层的身上。
扶植和支持底层的民众,一亩地不用多了,几十文的样子,就可以产生效果,200万贯,就可以支持最少4000万亩的土地,哪怕这些土地,能够增加半石的产量,对于整个北宋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当然了,按照西北的数据,对于上田来说,提升或许不明显,中田提升个1石,下田提升个1石半,也是可以的,这样的提升就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