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问人家能挣多少钱总归是不好的,不过上次世锦赛美国女排只拿到第三名,估摸着奖金不会很多。她要是没记错的话,国外运动员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广告代言之类的,当然金牌越多广告代言将会越多,很多人都只注意到冠军,对于第二、第三名视而不见。就像是大松教练第一次带队参加女排世锦赛,带领日本女排一举夺得亚军,可是当时的日本国内并不在乎。那可是日本女排的第一个世界级别的亚军呀,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可是事实就是如此。
国外国内月亮其实一样圆,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海尔曼经济状况一般也能理解。
不过话也没跟冯朗说,毕竟是自己的猜测,而且说人家的收入什么的,也不太好。
美国女排这次缺了主力副攻薇薇安,米兰达也没有上场,或者说原本熟悉的队员只有海尔曼和卡罗尔在场上,便是二传塞琳也不见了。
出现在赛场上的新面孔中,有一个个头比较高的八号队员玛姬,副攻手,身高一米九。二传是六号队员贝尔,比杨子还要高上一丢丢,接应沃特森身高一米八五,还有一个副攻手普瑞达,也是一米八俱乐部的。
袁成民原本还以为这些队员并不像是海尔曼和塞琳她们六个之间配合默契,所以这场中美大战应该并不艰难,可是却没有想到虽然美国女排队员之间的配合并不是默契十足,可是绝对的网前优势形成了。
冯朗被海尔曼、贝尔以及玛姬的三人拦网彻底封死,根本没有办法扣球过网,张芳容处理球手段多变好歹还能发挥出来一半的水平,可是美国女排的身高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林燕对于玛姬的球风是半点不熟悉,即便是之前看了下美国女排的比赛,可是拦网玛姬的时候还是有点难度。
而杨晓菊的拦网更是彻底崩盘,中国队主力悉数上场,可最后能够形成进攻的只剩下林燕、张芳容和沈宝珠,而美国女排则是全面开花。
第一局比赛美国女排打的是简单粗暴,赢得很是直接,十五比四。
袁成民也知道第一局比赛输的可能性很大,可是没想到输的这么彻底。
拦不住,扣不死,简直是被美国女排吊打。
第二局比赛,袁成民换上了蒋英,可是除了三号位的快攻偶尔得手外,蒋英也很难下球。
袁成民第一次在场外激动地喊,可是杨晓兰却是彻底傻眼了,单调地进行传球,根本忘了组织进攻,局间休息时袁成民交代她组织战术进攻球也是全都忘了。
苏美娟换下了杨晓兰,只是换人有点晚了。
苏美娟倒是脑袋清醒,知道这时候就该打战术球,和林燕配合打了几个快攻,连追了五分,可是还是没能挽救败局,十二比十五,中国女排又是丢了一局。
接连丢了两局,而且场上完全被美国女排压制住,袁成民也是压力巨大,第三局比赛进行了大胆的改变,让林燕和蒋英配合打跑动快攻,而沈宝珠则是副攻拦网,接应则是由李燕君来打。
这样的策略变化让美国女排一开始没能号住中国女排的脉相,尤其是林燕和蒋英两个都年轻,跑动起来让人看不清到底在做什么。比分从开始中国女排就是领先,打到一半以后,美国女排也逐渐回过味来,也是加大了拦网力度,海尔曼观察的细致,看着胡玉珠传球时候的动作就判断究竟是前传还是背传,中国女排再拿下比分就有些艰难了。
不过到底占据着领先优势,第三局比赛中国队险胜,十五比十三,最后一个球还是美国队扣球失误,球打在了标志杆上送给了中国队宝贵的一分。
拿下第三局让替补席上的杨晓兰几人心安了一些,只是林燕她们却还是心头沉重,美国队今天状态太好了,即便是拿下这一局比赛,可是她们能反败为胜的希望依旧渺茫。
而且体力消耗上,她们比美国女排严重的很,即便是将比赛拖入了第五局,也只能是输得好看些而已。
事实上,美国女排没有给中国姑娘们机会,仗着高昂的势头,她们虽然遭到了中国队的拦截,可还是以十五比十二的成绩拿下了比赛,拿下了这次邀请赛的冠军。
林燕有些遗憾,可事实就是这样,因为和蒋英打战术球,她第四局比赛的时候拦网的时候没办法拦死对手,只能缓冲球的攻势,可是二传和后排配合又出现问题,失误频出,几乎是拱手送出了这一局的比赛。
真的是打出了气势,连运势都站在她们那一边。
“其实你打得很好。”海尔曼安慰了一句林燕,“比赛总是有输赢的,希望下次遇到,我们再打个痛快。”
林燕遗憾,但也承认,几天美国女排虽然新人上场,可是打出了气势和状态,她们则是没能把握好,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竞技体育总是有输有赢,不是她得意,那就是海尔曼骄傲。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起码是美国女排赢了,而不是日本女排,不然就不仅仅是遗憾的事情了。
“奥运会上,我们一决高下。”林燕伸手握住了海尔曼的手。
瓦尔纳之行的赛事告终,虽然只是一次邀请赛,可是输球的心情和赢球是大为不同的。袁成民带着球队直接回国,而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则是先去体委进行报告。
“袁指导,应该没事吧?”沈宝珠弱弱问了一句,因为输球,从比赛结束后整个球队的气氛都很是低迷,而回国后就更是如此,虽然只是一场邀请赛,可是很打击人。
被打击的当然不止女排的姑娘,还有袁成民,他原本的决定因为瓦尔纳之行而再度改变。
穆桂芝、胡玉珠、苏美娟、褚凤霞调出国家队,回归省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