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五百三十四章 欺人太甚!</h1>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来形容桑切斯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桑切斯的推断并没有错,大明远征吕宋,二十四艘新式福船外加一堆辅助舰队组成的强大阵容确实很牛逼。
一艘福船上面就有百十门炮,十艘就是一千多门大炮,一轮齐射下来,基本上把土地都给翻一遍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一次集射就是一千多发炮弹。
假设每艘福船上面携带一千发炮弹,也不过是十轮集射的数量,根本就不可能持续太久。
而南御林军的登陆行为让桑切斯以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不是炮弹不够了,他们会这么着急登陆作战?刚刚炮火打连天的那支舰队哪儿去了?
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桑切斯才决定趁着明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先行发起攻击,起码也要把前面被动挨打的局面扳回一城。
桑切斯的判断还是出错了。
桑切斯的判断是基于之前的情报还有基于自己遭遇过的那些个海战经验得出来的。
但是大明和桑切斯之前遇到过的对手一样么?
西方的那些个蛮子刚刚从树上下来的时间还不够长,几万人的战争就能称之为一场大型战役。
而大明传承自中原农耕堂口,开片都是以十万为单位的,就连百万大军开片这种事儿也不是没干过。
最重要的是,自打崇祯皇帝开始大肆搜罗那些个能说人话的传教士还有西方蛮子,原本替西班牙和荷兰等西方蛮子们打探消息的人手便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懂大明官话能与大明人进行交流的那些个蛮子可能有机会弄到情报却没有一丁点儿的机会送出去,毕竟皇家学院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实在是让人找不到空子可钻。
而没有被弄到皇家学院的那些个普通蛮子又不懂大明官话,更没有机会接触到大明的军事信息,再加上锦衣卫的监控,就算是玩了命传递出来的消息也是属于那种大明根本就不在乎的信息。
而且五军都督府为了保证这一次能够完美的一次性怼死吕宋蛮子,南海舰队除了二十四艘主力战舰自己携带了大量的弹药以外还有八艘专门携带炮弹的补给舰,两艘专门携带火铳弹丸的补给舰。
如果说主力战舰加上补给舰所携带的炮弹数量要把整个吕宋给犁一遍有点儿困难,那么轰平几座山头或者把半个吕宋给炸一遍却是没有问题的。
正是在这种错误的状况下,新兵蛋子王二狗等人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实战。
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不害怕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两个总旗还有百户大佬们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让那些新兵蛋子莫名的放松了下来。
当尖锐的哨子声响起时,王二狗已经完全不记得害怕了。
再厉害的敌人估计也不如那两个活阎王一样的总旗更吓人?打死我二狗子也不信!
至于对面开始隐隐约约冒出头来的敌人,王二狗此时已经顾不上了——先保证自己的动作在哨声中不变形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等到两个活阎王的鞭子落到身上的时候,还不如直接让对面的敌人弄死来的痛快!
第一声哨响,王二狗开始机械的开始了自己已经训练过无数次的动作——检查火铳,打开膛盖,上弹丸,合盖,端起枪,然后等着下一声的哨声响起。
第二声哨响,王二狗便扣动了手指,将火铳中的弹丸击发出去,然后再重复上一次的动作。
第三声哨响,击发,第四声哨响,再次装弹,就这么一直重复下去,直到哨声停止为止。
哨声没有彻底的停止,哪怕是天上下起刀子,地上开始地震,该完成的动作一样要完成,否则就会被罚。
李云龙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适用于很多时候,但是却不适用于这场大明帝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之中。
从装备到人数再到士卒的训练,完全被大明碾压的西班牙士兵们不能说没有勇气,哪怕是顶着巨大的伤亡也敢于前进。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事实证明,当伤亡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少有军队能够硬扛着不崩溃的,西班牙的军队也是如此。
被南御林军和其他南直隶诸卫一顿猛怼的西班牙军队在扔下一地尸体之后,选择了战略撤退,打算死守第一道防线。
佛朗机的军队撤了,百户刘武笑呵呵的喊道:“咋样儿?那些个佛朗机蛮子不可怕吧?”
刘武的话迎来的是一阵哄笑声,尤其是王二狗的声音最为突出——那些个佛朗机蛮子也太不中用了,一个个长的红眉毛绿眼睛,再加上眼窝深陷,看起来倒像是地狱中的小鬼一般吓人。
可是实际上,这些个佛朗机蛮子一样会中弹倒地,一样会惨叫,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叽里呱啦的鬼叫些什么。
不仅如此,原来还担心会被蛮子火铳射中的王二狗现在彻底不担心了。
论射程,蛮子的火铳不如自己手里的火铳远;论射速,自己这边只要两排人轮射,就能形成密集的弹幕,压的蛮子们难以前进。
就算是有那么一两发蛮子的流弹过来,基本上也是起不到什么鸟用,根本就无法打穿身上的盔甲,还担心个毛线。
远远的待在山坡上观察这边的桑切斯也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刚才交战的一幕,也让桑切斯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身旁的阿库尼亚小声嘀咕道:“这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军队?难道上帝已经放弃了他忠诚的子民?”
远在台湾的杜克·凡·艾森尔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艾森尔与大明的海军交手不是一回两回,早期在澎湖的时候就跟南居益交过手。
当时的明国海军比叫花子强一些,但是强的有限——船小,火炮威力不够,如果不是仗着数量太多,艾森尔甚至于有把握攻下大明的东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