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没事,我力气大。”
一个一个劲儿推辞,一个一个劲儿揽活。最终杨森还是心满意足的挑着担子回家了。
树上的李子萧楠她们也没有都摘了,有的比较青涩的,留着还可以熟几天,像那种小个儿的,也留在了树上,算是给那些山雀留的,否则没吃的它们又要去祸害苞米地了。
因为萧楠她们村的李子都是看得见的,再加上这些客人大多都是那些竹产品购买者回头客,尤其是买了秀娟做的蒸竹筒的那些客人。买得比其他人都凶!
弄得其他人都跟着一蜂窝的买,摸不着头脑的,还以为是在出售什么稀世珍奇呢!
没错,秀娟做的蒸竹筒在网上简直卖疯了。
有那种全职的家庭主妇,因为没事干,当天收到货就迫不及待的蒸了一次。
也没弄得多复杂,买了些糯米、鲜肉、油酥花生米,还特意加了一点小孩子喜欢吃的火腿肠,混在一起蒸。
随着时间的增加,竹子特有的清香慢慢的被蒸发出来,竹香综合了肉特有的油腻感,软糯中带着一股清爽,在这盛夏似乎一下子打开了所有味蕾。
女主人家住的是学区房,放学铃声一响,没一会儿,她女儿就和楼里的小伙伴一起回来了。
一打开门,小姑娘就被这股香味吸引住,惊喜的问,“妈妈,你今天做的什么,这么香!”
香气顺着打开的门散发出去,还没进门的小伙伴随着香味过来,站在门口一脸渴望的望着小姑娘,“菁菁,你家好香啊?”
——
饭桌上,两个小姑娘低头猛吃碗里的糯米饭,旁边青翠的竹筒内里被刮得干干净净的。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渣作者在反思,自己写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太平淡了,感觉女主好像一事无成!路没修,菜没卖,鸡和鸭也没养大……但想想,如果一步到位了,什么都一下子干好了,这还是悠闲的乡村日子么?所以最终决定,还是慢慢来吧,因此本文多数都是家长里短,慢慢成长,希望大家能喜欢,哈哈!
第36章
收集卧龙湾的李子还是一个大工程。
李子这东西,打下来放不了多久,放久了李子肉就会变软,影响口感,因此必须快速处理好。
萧楠伙同村子里会编竹筐的人,让他们快马加鞭赶制了几百个油壶状的竹篓,又发动村子里那些找她学拳的娃子军,去坡上找桐子树搙些桐子叶回来。
桐子叶在他们这儿经常被用来发绿豆芽、霉豆腐等等,它的叶子宽大无毛,非常适合用来当自然的遮盖物,尤其是发豆芽的时候盖上它,豆芽发得贼快。
全村几乎老老少少都聚在萧老爷子家的地坝上,称重的称重,装篮子的装篮子。坝子上一片繁忙,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这个装篮子还是比较讲究的,一般是放一层李子然后再放一层桐子叶,这样可以有效的隔绝李子与李子之间的接触面。
下单的人太多,萧楠怕拿到快递点一时无法发出去,容易弄混,于是把陈亦松、杨森这两个人拉来当壮丁写单子。后来发现速度还是慢,干脆把牛牙这种上过学能写字的大小孩子也拉来写。即使写出来的字迹千奇百样,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村长萧顺才看见如此热火朝天的一面,忍不住咧着黑大牙连连点头。
“多少年没看见过这种场面了啊!”
“那是!我看这场景得推到几十年前的集体劳动时期吧!”
有人看看人群中的萧楠,感慨道:“这一切多亏了萧楠,要不是她,哪有这种盛景哟!”
“嘿,难道不是咱卧龙湾的水土好,结出来的李子诱人?”
当即就有人站出来反驳,一个死了爹的女娃子而已。
“我说大脑壳,你怕是出来唱反调的嗦,水土好?水土好没见你往年卖出去多少!”
“你这婆
分卷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