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五百四十八章 寻根之旅</h1>
ps:今天状态极差,就这一章4000字,大家见谅。
李逸的画,一幅是正常的水墨山水,另一幅却有点不一样,是一幅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山水画。
对于抽象国画,在目前的书画界,还属于有争议的一个极小的类别,对于大多数的传统画家来说,并不是太认可这种提法。但李逸之所以会用这么一幅作品来参赛,是胡瑾泉和钟皓晴在反复衡量了他的水平之后,共同做出的一个相当冒险的选择。
因为如果不另辟蹊径的话,他们判断,李逸连拿三等奖的机会都可能不到30%,至于二等奖和一等奖那就干脆不用说了,如果想稳拿,按照他目前的进步速度,最少也还要3到5年的时间。
不过李逸有一个非常大的长处,那就是他对于新的华夏画技法的接受和掌握速度。
之前无论是他模仿的雪舟等杨,还是随性而作的元宝山,胡瑾泉都发现,他这个徒弟有着别人所不能企及的强大的模仿和理解能力。因而那次去十渡,故意指点李逸画没骨山水,也是他对于这个判断的一次验证。
事实证明,在之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没骨法的情况下,李逸的第一次尝试就非常成功,虽然他最后因为不满意而并没有上交作品。
另外,促使胡瑾泉做出这个选择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赛的评奖机制。
因为大赛是全国性质的比赛,因而,参赛的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国画,也就是说,你是油画也好,水彩画也罢,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小品种画法,都可以参与到最终的评奖中来。
对于这些比较小众的画法,组委会是持有一种鼓励的态度的,虽然从来就没有在规则中明言,但实际上,每次比赛,他们总会给这些画法留出一两个名额,只要那些作品达到了某条水平线之上,他们获奖的难度,应该会比一些大众的画法要稍稍低上那么一点点。
而抽象山水,就属于这个行列。
胡瑾泉夫妇一开始要求李逸拿回一等奖,其实只是想吓唬吓唬他,心里却并没有奢望他真的能取得什么太好的成绩。
但事到临头,他们还是想搏一下。而且,四幅作品中只有一幅抽象山水,即便是出现了闪失,最多也就是不得奖的罢了,而如果一旦成功,那么,所获得的好处相比起所冒的这点风险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值一提。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一直都没有说出口的理由,那就是李逸虽然凭借着水墨花鸟迈过了华夏画的第一道门槛,但是到目前为止,他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没有确定!
这个不是他们不想确定,而是李逸在水墨花鸟、水墨山水甚至设色山水上,都表现的极有天赋,而从元宝山那幅画上,胡瑾泉又发现了他在抽象山水上也很可能会大有作为……这下,就有点麻烦了。
众所周知,像齐白石、张大千那样的大家,都是多才多艺,掌握了多种技法的,可是,他们最开始,也只是擅长一两种画法而已!
究竟以哪种题材,哪种风格为主,这个选择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在一开始就贪多求全的话,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样样都会,但样样都不精通,这样,就浪费了李逸这绝世的天赋了。
大赛选择山水画科,并选择水墨山水和设色抽象山水各画一幅,就是胡瑾泉夫妇想最后再看一次,以期能够准确的帮助李逸选择一个方向。
而这其中的很多弯弯绕绕,李逸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但在这个教室里待了一天之后,他就知道,如果他还是放不开赛前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的话,他的作品,只怕要在这12个人里垫底了。
因此这两幅画,他都没有太完全的按照练习时的步骤和风格来画,而是加入了一些自己平时琢磨的但并没有在集训时表现出来的东西。
具体到这幅抽象山水,李逸认为,他这幅画,完全可以视为一幅跨界作品,兼具抽象和设色山水的特征,画面风格介于抽象和写意之间,敷色更是大胆的采用了蓝白红三种颜色为主色,将一片云海中的群山渲染的极尽瑰丽雄伟。
“这……李老弟这幅画,有点别出心裁啊!”
看了半天,石崇轩终于憋出了一句评语,而其他人,则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这幅所谓的跨界作品。
李逸的眼神在众人的脸上转了一圈,嘿嘿一笑,将画收了起来。在这种大赛上,居然能够画出这种实验性质的作品,说他是晕胆大还不如说他根本就没有身为一个书画家的觉悟!
似乎是受了李逸这幅画的影响,也有可能是接下来几个人的作品都比较普通,所以众人都看的比较沉闷,一直到最后石崇轩拿出了他的作品,气氛才重新的热烈起来,这两幅画,确实是和刘可意那两幅作品有的一拼。
上午九点,第二阶段72小时的比赛结束,而正当李逸等人以为终于要迎来一个喘息之机的时候,组委会通知,午饭后山水画科全体集合,乘包机赶往西岳华山,明天一早,第三阶段比赛将在华山之巅直接开始,而这一次的比赛时间,只有12个小时!
72小时,用来画两幅即便不是千锤百炼也是重复过数百遍的作品,而真正开始写生之后,同样是两幅作品,却只留给了他们12个小时的时间……
通知一下,大家的心情顿时就都复杂起来,尤其是那些第二阶段表现不错,自认为有望拿奖的,更是各个面色阴沉,有几个,甚至还义愤填膺的准备去找组委会讨要一个说法,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全国性大赛,可以说是牵动着华夏无数书画爱好者的心,怎么能在比赛规则上表现的如此儿戏呢?
李逸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去没去申诉,他只知道,开往机场的大巴上的气氛着实是有点诡异,因为几乎所有人一上车就都抱着一个移动设备,在那里不停的翻看着什么,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多说一句。
“他们都在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