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荟一家都不是郑人,本来他们投靠郑王,郑王好心养着他们, 也与旁人无关。但坏就坏在赵荟趁着郑王与王后生隙,竟然将他家中两女进献给郑王,之后他就平步青云, 扶摇而上!
多少郑人都比不上他升官的速度!
这就难免叫人恨得牙根痒痒。
郑王是不会有错的,他只是被赵贼蒙蔽了。可恶的都是那赵贼!
另一人劝道:“大人休怒,我等不必为这等小人生气,大王英明, 日后必会看穿那小人的真面目!”
郑王宫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轻歌曼舞, 酒池肉林。
先王喜修仙,暂时成不了仙,也拿仙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郑王宫处处是仙乐飘飘,香气郁郁,红花碧树, 清泉玉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郑王的逍遥台,是神仙来了也会流连忘返的地方。
今天请来的都是跟赵荟交好的人,没有人会唱反调。
郑王在先王时就总是想方设法来参加这种宴会,力图在先王面前露露脸,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一参加宴会就性格大变,此时他不复往日的端正严肃,怀中抱着一个赤身女娘,脚边还卧着两个只在腰间系一条丝带的捧酒宫女,喝得脸膛赤红,拉着赵荟劝酒:“来来来,与孤再饮一杯!”
赵荟被他一拉坐都没坐稳,险些栽倒,道:“臣醉了。”
郑王大笑,命宫女去服侍赵荟。席间众人看到几个玉体生光的宫女扶着赵荟离去,无不欢笑起来。
今天这个宴会开得相当成功。
起因是赵荟称如果鲁王真的缺粮了,那他不可能直接找郑王买——怕丢人啊。
所以他会偷偷到郑国来买。
反正郑国产粮的几个大城都是有名的,粮食出入频繁的要道也只有那么几条,只要命人去这几个地方蹲守,自可一目了然!
郑王派人前去,不多时就得到消息,确实有人在大批买粮。
春天其实不是买粮的好时机,因为此时买不到去年刚打下来的新粮,只有前年的陈粮。陈粮多数都有霉变、生虫,也有的地方用毒药保存陈粮,但也只是为了让它看起来好看,能冒充新粮,自家人是不吃的,而且也不会卖给郑商,多数都买给外地人。
这些买粮的商人哪里的人都有,有燕商,也有鲁商,更出奇的是还有魏商。
更有人直接带着成箱的钱来,买了粮就走,不挑不看,绝不拖延半分,搞得一些害怕买主发现粮不对再找回来的人都后悔没多卖点了。
郑王想抓住几人一探究竟,赵荟拦住他,道:“大王不妨多等一等,我觉得这里面有蹊跷。”
他笑道:“粮食年年都有,何不把积年的陈粮卖给这些人呢?如果鲁王真的来求,大王反倒要奉送他新粮,哪有此时方便?”
郑王自然大乐。
于是郑王命人对这些粮商大开方便之门,也命城门守卫不要严加盘查。
只要来买,尽管买去!郑国粮堆积如山,只怕你买不完!
二月末,春归大地。
流民村已经初见规模了,再不复冬日前的荒芜,现在的乐城城外一眼望去,全是崭新的草屋。
草屋实在是盖起来最快的建筑了,流民们只求能有一个栖身之所,不必再让家小睡在野地里,等生活宽裕些了,再起大屋也来得及。
胡茂他们再不情愿,也被姜姬给从宫里“赶”出去了。
她一直不理解,就算蟠儿解释了,她还是不理解。
蟠儿倒是理解了,他道:“他们没有了家族,也没有了父母,又……曾经做为奴仆,苟且偷生,如今也耻言姓名,所以都不想再建功立业了。”
姜姬努力跟上这个思路:“是觉得没了家族之后,也不必再奋斗了?”可以混吃等死了?
那也不必哭啊!
为什么哭?
蟠儿轻声道:“羞耻。”他们都以为自己会以奴仆的身份老死,没料到还有重新做人的一天,公主把他们放出去,他们反倒觉得没办法面对天下人,面对曾经屈膝的自己。
她想起了曾经因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灭亡后,自尽的那些遗老遗少。街上人人都在欢唱打破封建帝王,中国迈进了新世界,另一边的街道上,蹒跚而行的是被剪掉辫子、穿着长衫、满面浊泪的老秀才。
失去了他们心目中的信仰,导致了他们的灭亡。
那就竖立一个新的信仰。
姜姬说:“那就说,他们还没有自由,还是我的奴隶。现在是我让他们去干什么,他们就要给我干什么!”
蟠儿笑道:“遵命。”
胡茂适应得不错。
他现在很忙,非常忙碌,而且有点像在家中的感觉。
胡家是地主,有数百名佃户替他家耕种。胡茂从小就因为是主家的公子而很受人尊敬,小时候他在田间跟兄弟们玩耍都会被百姓们拉住断官司。
后来,有人来抓丁,把百姓们都抓走了。胡家前去理论,以为付出一些钱粮就能把人给赎回来。
——他们不能这么不讲理吧?难道天下间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结果就是全家的男丁都被一起抓走了,家被抢空了。他还记得他的小妹妹,尖叫着喊哥哥,被那些人推上了一辆车,跟家中的侍女一起被带走了。
他和父祖被麻绳勒住牙,连声音都发不出,像牛马一样被拉走了。
后来就没有胡家了。
胡茂从没想过自己还姓胡。哪里还有胡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