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784节</h1>
就是不想让丁强再回去给郑太后与小郑王撑腰,好让他们能自己摆布自家的大王与太后。
丁强告诉儿子们与弟子们,他是鲁人,虽然身在郑国,郑人驱奉,也时刻谨记他是鲁人。
所以他一心一意都是为了鲁国,为了公主。
郑人遇灾遭祸,都与他们无关。他也从来不会在意。
所以,丁强收下了各城送来的粮食,将其源源不绝的送回鲁国,送给公主。置郑太后与小郑王的求援信于度外。
不到月余,郑太后获罪,被缚于禁宫。小郑王受太后所害,悲痛难忍,将国事托与诸位大臣,闭宫不见外人。
旧年郑国两任先王都曾闭宫数年不出,小郑王这么做,没有人觉得奇怪。
郑国逍遥台上,两座最大的王宫的宫门紧紧关闭着。
小郑王舌焦唇裂,衣衫脏污,头发散乱。他趴在紧闭的门上沙哑的唤着:“王后,王后,你放孤出来吧。”
小郑王新娶的王后也是一个小少女,她出身郑国世家,容貌秀美。
她紧张极了,不停的向外看,生怕被人发现她跟大王在说话。
她小声说:“大王!不要再叫了!他们会来的!”
小郑王听到也像没听到一样,他喃喃道:“母后怎么样了?”王后小声说:“太后没事,我去见过她了……太后一直在问大王……”
小郑王的眼中滚出热泪,“是孤的错……是孤害了母亲……”
王后年幼,哪怕进宫前被家人一再教导,进宫后仍然不免为小郑王心痛。
“大王日后长大就好了。”王后小声劝道。
小郑王不再是之前的他了,他怕自己活不到长大了。
他曾厌恶鲁人,但他发现鲁人保护了他,他相信的“先生”是郑人,却要害他。
小郑王从门缝底下塞出去一条腰带,上面有他的血书。
“王后,求你将这条腰带送去给丁相。求丁相救出母亲,送母亲去鲁国找王姐。王姐是鲁国王后,一定能庇护母亲。”小郑王干涩的眼睛连泪都流不出来了,“孤怕再拖下去,母亲就会被……”
王后犹豫起来。
如果只是救太后,那……应该还可以吧?
她也知道,她的家族和其他人只需要大王,对太后倒是不太在意。
他们不想让太后活下去。而现在除掉太后就像除掉一只虫子一样简单。
小郑王在门内跪了下去,“求王后助孤救母后一命。孤会听话的,孤会听他们的话的。孤什么都愿意听。王后,求你……”王后迅速把腰带藏在裙子下面,“大王,我答应你。我该把信送到哪里呢?”
小郑王摇摇头,“孤也不知……送到丁府去吧。”他也只知道这一个地方。
只盼望着丁府还有丁相的人,还能给他们母子一条生路。
大梁末帝二十一年,秋,郑国望仙台降下天火,郑王与太后葬身火海。郑国举哀。
又,末帝二十四年春,郑王获天幸还生于凤凰台,交国为民。
末帝二十七年,郑国除国,后称郑洲。
第740章 赵国
赵国。
赵王显坐在王殿内, 对着一本秘奏已经看了很久了。
他时而起身在殿中漫步,时而回到案前看那本奏。
殿中的侍人都见怪不怪了,他们都是服侍先王的侍人, 新王继任以后不但没有杀了他们, 反而继续任用,别人都说这是因为新王仁慈。
侍人们却明白,新王不是仁慈,而是拿不定主意。
赵王显犹豫了好几天, 终于召来了曹备。
曹备无官无职,赵国世家曹家出身。他青年时才认识赵王显, 结交后慢慢的才发现……这个六公子竟然是想找他偷师的!
这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大王的六公子竟然不学无术。
不过细想起来,曹备也相当同情六公子。或者说大公子之下的公子都和六公子是一般情况。
先王年轻时还有些规矩, 等赵国全在他掌握之中之后,他就不再顾忌那些老臣的规劝了。
所以先王没有跟王后生下太子, 任由宫中妇人调拨弄权。
曹备很清楚, 先王并没有宠妾灭妻的心思, 他只是不在乎。
王后没有一儿半女就离世了, 他也不在意。
大公子能有先生, 乃是因为他虽非嫡,却为长。所以自然有先生主动上门要教他。
但剩下的公子们就没这个好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