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玉簟舟既是当朝状元,又得皇帝赏识,最重要的是靠着晋城治水,力挽狂澜。
玉大人的名号彻底在读书人之间打响,所以他的话对这些人来说犹如圣旨。
恨不得顶礼膜拜,朗诵拜读!
玉簟舟只要让这些“巧合”的被那几位藩王知晓,再在他们打探时稍微露出点对皇帝和摄政王的不满来。
自然而然的,不用玉簟舟主动上门,便有藩王派人递折子上来求见。
虽是上位者,但比起舞诗弄墨的文人。常年待在封地内,自由散漫惯了的藩王们的确更好“合作”。
趁着这段时间摄政王与皇帝争斗,玉簟舟多次借着工部视察的机会分别与各个藩王结交,将他们逐个击破。
毕竟几个藩王的兵力合在一起才有整个大燕兵马的一半。
现在看上去是三足鼎立,甚至因为摄政王与皇帝相争,藩王们似乎还占优势。
但玉簟舟知道剧情啊,至少在他结束一切以前。在天道的影响下,两位“气运之子”是必定会相杀直至相爱的。
既如此,各个藩王须得团结一心才能抵挡秦云州和燕凌云结合后的兵力。
当然,这些事并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玉簟舟以“恐摄政王与皇帝身后暗有兵力,为确保万无一失,当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理由让他们放下隔阂,确立合作。
玉簟舟解决完此事,又匆匆赶回京城。
蛮夷来犯,边关已失守几城!燕凌云紧召他入宫,共商良计。
当他进门后便发现,兵部尚书、士郎,以及几位武将均已在殿中等候,他这个工部尚书看起来倒是和这里格格不入。
但皇帝可不是如此之想,自他将好几事交给玉簟舟办且他均顺利办成后。
玉簟舟在他这里,就成了无所不能、百年难遇的人才,是上天知晓他是位明君,专门赐给他的。
所以在众大臣商量此事该如何处理,玉簟舟站在一旁有些格格不入、一言不发时。
燕凌云突然开口问道:“依玉卿所见,当如何是好?”
见燕凌云开口,玉簟舟方才不紧不慢的向他行了一礼,道:“听闻西域近日遇上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大荒。”
“依微臣之见,蛮夷突然来犯,应当是粮食急缺,既如此他们后方的粮草物资必定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大可……”
玉簟舟不疾不徐的说完,刚刚还认为他在此一言不发,故作深沉不忿的人霎时间便改变了想法。
才至如此,傲气自然成了理所当然。
燕凌云听了他的提议,自然是大喜过望!这位状元郎还真是一次又一次的给他惊喜!
他立刻下令,命玉簟舟将他所说的提议整理下来。立刻将加急兵报送至边关,一切按着他的提议来。
玉簟舟又立刻提议,以防突发紧急状况,兵报来不及送达误了良机,他请命亲自去一趟边关驻守之地。
“这…”燕凌云有些犹豫。他并不担心玉簟舟此去有什么其他用意,毕竟他还没这能耐。
但此时正值战时,他怕玉簟舟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此去出什么意外。
他好不容易得到如此良才,怎能还未让他发挥更大的最用,便死了呢。
玉簟舟看出了他的顾虑,向前一步道:“陛下不必忧心,簟舟自小失去双亲。家中贫寒,须得自行劳作才能读书生存。”
“也正因此,跟着走南闯北的江湖人习得了几招保命的手段,陛下不必忧心微臣。臣愿立下军令状,不效,便治臣之罪!”
玉簟舟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燕凌云若是再不同意便是矫揉造作、不明事理了。
他用力拍了下龙椅,大笑道:“好!有玉大人这样的贤臣,实在是我大燕之幸啊!玉大人的提议朕准了,愿玉大人此去一路顺风,早日得胜归来!”玉簟舟立刻领旨谢恩:“臣领命,多谢陛下。”
旁边的大臣自然是一边附议道圣上明智,一边祝玉簟舟一帆风顺。
作者有话要说: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②《过秦论》贾谊: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第25章大燕军营
玉簟舟这次自请前去边关,最大的原因便在于根据原世界的剧情线。
主角攻受已经快要进展到由互相敌对,看不惯对方到逐渐互生情愫,向对方表明心意的时候了。
所以,他必须要加快任务进度了!
这次出使边关,既能与手握重兵的边关统帅纪雲交好,也能刚好避开那两人。
玉簟舟一路向北行了数日,终于赶到了燕军的驻营地。
因“兵报”在他之前便以水运的形式传下了,燕军已经借次将蛮夷军队赶出了好几城,此下只剩最后的了结了。
所以等玉簟舟到时,得到的便是燕军首领纪雲亲自迎接的待遇。
这纪雲纪将军也是出生世家少年有为,不肯靠家中关系在朝廷里谋得个清闲的官职。
反而独自跑到这西北边疆,靠自己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到如今也已有十年了。
这中途,纪家也不是没有派过人来寻他,可他仍就固执驻守在此处。再到后来立了军功,成了将帅,纪家的人才彻底弃了让他回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