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是询问霍云蔚考虑得如何了,不是已经说好了,大家一起匡扶天下的吗?你还等啥?等南方士人把章砳给废了?信不信他们跟周廷也不完全是一条心?你那儿就一个梁平,他手上的兵马不多呀,南人手里的兵,是不会交给你们的,到时候你们保不住章砳的。
元铮还安排了一个人“投诚”,声称自己母亲病了,需要大笔的钱治病,所以偷了元铮的信件到南朝来,要求换一大笔钱。信是霍云蔚写给元铮的,上面还有霍云蔚的印。
章砳更气!
公然指责霍云蔚。
官员的印章,与皇帝的玺印一样,如果想要有效力,就得有备案存档,让人认得出,可以核验,这样才能承认其权威性。往来公文的“验核”,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验印。霍云蔚身为丞相,他的一些印章是有保存的,雍邑那儿有留档。
造假造得天衣无缝。
南方士人也趁机发难,霍云蔚被罢官,冤得两眼出血。章砳冷冷地看着周廷等人,对他们也十分地不放心,他又下令大将军“都督天下兵马”,让梁平去收南方士人的兵权,以鲍信等北人分领兵马。
南方士人炸了锅!
互相攻讦,累日不停。
与此同时,北朝却是安稳得紧。公孙佳公布了修订后的律法,尤其是继承方面,针对臣民的继承,与前朝的改动并不大。而皇位的继承又是另一份特别修订的方案,遵循着先男后女、先嫡后庶的原则。由于她家人口少,她甚至可以把现有的情况特别写份说明列出来,自己传给妹妹,妹妹再传给后代。如果妹妹有儿子,怎么传,如果妹妹只有女儿又怎么传,如果儿女双全,再怎么传。
除了传承,还有婚姻。对女帝、女王配偶的规定,公主的婚姻如何,女王的婚姻又如何,各自的配偶、子女的地位如何。
大体是与容、赵等人拟定的内容一致。
同时,她还公布了女官、女学生的录取办法,她就限定了名额,女性固定占其中的十分之一的份额。同时确定的还有一个“官民”的概念,考试做官,就是“自己人”了。“自己人”还分什么男女?!
公孙佳非常地小心,她知道自己不能出错,每次都只出一小步,在既有事实的甚至上往前小小地探出个鞋尖儿,绝不一脚踹在别人的敏感点上。为了配合上述的规定,她又做了另一件事——整理天下图书。
她订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准备耗个二、三十年,毕竟现在国力不足嘛!京师的书籍档案不是被焚毁了么?那就从雍邑这里取出官方定下来的样本传抄。这事儿她交给了赵锦主揽,容珍珍等人为副,一水儿的女官,抄写的书吏都由宫中女官担任。
公孙佳给赵锦的明确任务只有一个——删减!把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删一删,改一改。比如什么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什么夫为尊、妻为卑之内的,删掉!什么父比母更尊贵亲近之类的,改掉!要改成同样尊贵亲近!
“不必反过来写,写了人也不认不是?删就完事儿了。”
南方也很乱,估计也是学问流失,等统一了之后,也是由官方发下样本去读写。到时候赵锦老了退休了,容珍珍就又可以顶上了。
与此同时,北方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停,仍然是开着。老天也给面子,几乎达到了风调雨顺的标准!南方这几年天灾也少了许多,然而人祸不断。公孙佳在这儿攒劲准备削他们,章砳等在南方攒着劲儿窝里斗。
霍云蔚去职,收拾包袱卷儿去给章家看祖坟。周廷也没好到哪里去,章砳那位“善妒”的贵妃是周廷的外孙女,章砳把这表妹打入冷宫,另选了鲍信的女儿做皇后。南方士人十分不满,他们又把鲍信的“不法事”搜了一箩筐出来,天天弹劾。鲍信也不甘示弱,他参官员“强夺民田”。
这个章砳喜欢看,他拿梁平做刀,下令把犯事的官员罢职!
梁平的日子也不好过,各方都忌惮他、不攻击他,但是他的愁事也不少。他带了几万兵马,都是青壮,且没有携带家眷。要想这些人有战斗力、听话、光靠“爱兵如子”是不够的,哪个爹不操心儿子娶媳妇的事儿呢?
兵们在吃的、住的,还得要媳妇。
上哪儿找几万个正当年的女人给他们?当地的男人不要成家么?当地的女人愿意白嫁给他们?公孙佳经营雍邑,得把私兵和家眷连锅带走,就是为的这个!梁平到底是没有单干的经验,连个后勤他都是后来才意识到重要性的,更不要说这个了。
于是,兵开始滋事,军纪也渐渐坏了,弄得梁平心里冒火。还有趁机诱拐他的兵士的——跟我走,给你娶媳妇。
梁平不得不挽起袖子来,与挖他墙角的南方士人杠上了,他连斩了二十个“逃兵”,同时把诱拐逃兵的人也拿来军法从事了。此时,他又记起来那封“元铮勾结霍云蔚”的信来,信上也写了南方士人的坏话!梁平难得动起了心眼,提示章砳好好想想信上的话,南人憋着坏水呢!
南方士人简直冤枉,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你们在朝廷的时候歧视我们就算了,现在跑到我家里来抢我的家当、当我的主子?做什么梦呢?
章砳罢免了几个南方官员之后发现,他新任命的官员还是南人,不任用南人,他这朝廷就转不起来了!无力的感觉漫上心头,章砳渐渐开始酗起酒来。醉酒比嗑金丹倒是生活健康些,只是他虽无力,皇帝的脾气一点也没收敛。梁平说南人里的韦楷不听号令,章砳就把南人里最有潜力的将领韦楷给调到岭南去喂蚊子。章砳的母亲周太后告状,说鲍信的亲家关毅对自己不礼貌。章砳就把北人里难得的务实的庶务人材关毅下狱,关家交了赎金才把人赎回来。
这些人都没有注意到,南朝不少士绅开始举家北迁!南朝想当官儿,你得有门路,要么是出身够好,要么得投靠某一方。然而这几方也都不咋地,你有才干人家也不用。哪怕看到你的才能了,你的抱负他们也没能力帮你实现。
听说北方一直在允许考试做官,那何不去碰碰运气?
边境的一些百姓也渐渐往北迁移。
如是数年,余盛、凌峰拿着账本告诉公孙佳——我们准备好了!
元铮、钟源、薛维也报——兵马准备好了!
公孙佳望着巨大的地图,轻轻吐出一口气:“这一天,终于来了!”
择吉日,祭天、祭祖,赐旗鼓,开拔!
公孙佳祭祖的时候,陪在她身后跪拜的将领们跪得尤其诚心。
公孙昂,他一辈子没败过,很灵验了。
第323章 无悔
南下的大军并不都从雍邑出发,而是从不同的几个地方集结,再分几路前进。公孙佳为了这件事准备了不少年头,其中一部分军队早就屯驻在边境了,另外还有一部分也是屯驻在了旧京附近。
真正从雍邑出发的只有一小部分,作为一种仪式,妹妹带着部分兵马从雍邑出发,公孙佳亲自为她送行。
饶是如此,雍邑还是沸腾了!
战争意味着军功,对强势的一方而言更是如此。贺州勋贵这些年虽然有些衰败,其中仍有几个不负祖辈威名的人,想借机重振势力。系出公孙昂的人更不用讲,他们这些年的尊荣究其根本还战功。此外,又有一些平民子弟,读书读不好、经营买卖水平也不高,又没有别的晋升途径,唯有砍人这一项做得比较优秀,就更巴望着能够一展身手了。
战争不是件好事,尤其对普通的士卒而言。有名有姓的将领还能被记一下,普通士卒上了战场蚂蚁一样填坑。通常情况下,一听说要服兵役,跑路的、自残的会比较多。公孙佳这儿不太一样,一则她不会特别的进行大规模的征发,不竭泽而渔,一家抽一两个壮丁,还能你家留个顶梁柱。二则她讲究,评议功过一向公平。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死了伤了,给抚恤,抚恤还给得很到位。
为了这一次征战,公孙佳提前做的物资准备,除了军需之外,还有抚恤。她提前制订好了详细的抚恤标准,伤者依据伤情有什么样的抚恤,死者又怎么抚恤。比如一个壮丁,二十岁,死了,则计算其到六十岁,所能缴纳的贡赋,计四十年,你家四十年里减一个人的赋税。如果有未成年的子女,按人头计,每月补贴一定的粮食,或者把这粮食折算从你家应该缴的税里扣,直到成年。有父母的,如果你死了,补贴你父母的棺材钱。
生老病死,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得饱、穿得暖、有功劳拿、死了家里有人管。
容逸、赵司翰等人惊叹于公孙佳的大手笔,暗道:这要还不能打赢南朝,那就真没有天理了。口上夸得却是冠冕堂皇的“仁爱”之词。容符等人既不会领兵又不懂什么后勤,聚了一群人为这次出征邀了个社,都是当时文坛名流。
他们才华既高,自变乱之后又难遇好事,整天喝酒唱歌,写点悲悲切切的惆怅怀念之词。难得有一件振奋精神的事情,容符发起,谢喆等人响应,一天功夫,凑出了一本集子。这群人真想做什么事的时候,“名士不通俗务”的气质就不要了,他们找到了钟佑霖来做个监场。最后成了集子又送了钟佑霖一本。
这本集子就顺理成章地被钟佑霖送到了公孙佳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