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是他穷兵黩武,连年北伐。却无有帅才,武功虽然胜过郭淮、陈泰,但却不敌邓艾,不仅无力进取,还惨败段谷,折戟侯和。民生为之凋敝,国力为之穷耗。”
“二过是他怀有私心,明知朝野百官对他不满,却仍不愿放权,私自领兵沓中,以致于汉中空虚,君臣相疑。这才使得有钟会率兵灭蜀的机会。”
张希妙听到这里,一时有些恍惚,她喃喃道:“你老师是这么说的?”
“是。”
“那辟疾,你是怎么看的呢?”
刘羡沉吟片刻,说道:“阿母,以我之见,老师说的有些对,有些错,至少在军事上,过于苛责了。”
他顿了顿,见希妙露出鼓励的眼神,便继续往下道:“观看史书,之所以有人贬斥姜维为穷兵黩武,无非是认为,小国若与大国为敌,小国可以虚以为蛇,以拖待变,待大国露出破绽,再一击致命。这在历史中有相当的事例可以借鉴,诸如武王伐纣,勾践吞吴,乐毅破燕,都是如此。”
“可这并不适用于汉魏之争。汉魏两国乃是社稷之仇,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姜维视曹魏如仇雠,曹魏也一般无二,所以若不主动出击,魏军也会来进攻西川。后面北伐停止后,晋文帝便立刻筹划伐蜀,便是明证。相比之下,与其战于国境之内,不如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并不需要过多指责。”
“而姜维翻山越岭,以小博大,往往以一敌三,虽然有段谷这样的惨败,但竟也有洮西这样斩获数万的辉煌大捷,以致于曹魏一度打算放弃凉州,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不过是因为国力悬殊,还能如何要求呢?而纵观姜维的几次战败,无不是受制于兵力、粮草,只能追求速战速决,这并非是他弱于邓艾,不识进退,只是没有别的办法而已。”
等刘羡说完,张希妙沉默少顷,没有评价刘羡的看法,而是继续问道:“这么说来,你是不认为大将军穷兵黩武,但赞成他擅权夺柄,怀有私心咯?”
刘羡想了想,点头道:“是,阿母,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为何?”
“这是很明白的事,以小国敌大国,军国之事可以互有胜负,但内部一定要同心协力。”
“蜀中的政局之所以恶化,就是因为出现了姜维与黄皓、诸葛瞻的党争,姜维身为全军领袖,对内不能团结同僚,又不愿放弃权柄,以致于上下离心,内外怨怼。结果竟然干出擅自率军离开汉中、屯田沓中这种事情,汉中防线因此而空虚,这才有了钟会大军率军南下,一举进逼剑阁的窘境。”
“姜维身为大将军,被誉为无双国士,必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还是这么做,那不是有私心,又能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