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妙点点头,这个道理她懂。见姐姐不多言语,帮着生火,问道:“姐夫还没醒吗?”
她见谢崇华于这姐夫的态度奇怪,实在不像他平时所为,便问了姐夫的事。谁想那姐夫竟是个混蛋,家中落魄时将大姐疼如宝贝,富贵了却说大姐出身贫寒配不起他们。简直就是负心汉,呸!
常家发财后,一年都不来谢家。如今她嫁进来后,姐夫十天里来了两次。在岳母家尚且睡到日晒三竿,在家里更可见是何等游手好闲。
齐妙瞧不起那样的人,见大姐脾气温和,更觉糟蹋了。
谢嫦娥温声笑道:“昨晚他没睡好,今日就起晚了。”
齐妙默不作声,她的夫君白昼做活,挑灯夜读,可每日还是起得早。
“妙妙。”谢嫦娥瞧瞧外头,才低声道,“永乐街那有一块地是你们齐家的对吧?”
齐妙想了想,“有,是祖父留下的。”
“那……你能不能跟你爹说说,将那块地卖给我们?”
齐妙微微恍然,“难道最近在永乐街收地的就是常家?”
永乐街并不算是镇上最繁华的街道,多是一些小户人家所住,开个小店营生。最近有人去那边收地,价格开的并不高,很多人不乐意卖。于是白日就有人去捣乱,夜里时常失窃,折腾得那里的人苦不堪言,陆续有人将地卖了。
而齐家的地恰好就在中间,左右都已被收走,惟独剩下他们一家。只不过齐家只是将地买了放在那,从没有开过铺子。
这一想齐妙倒记起来了,那块地好像作为嫁妆给她了。嫁妆太多,她对钱财又少几分心思,还没有仔细瞧过。
谢嫦娥点头说道,“确实是我们常家。”
齐妙转了转眼珠子,“那地不能卖,因为是我祖父留给我爹和两个叔叔的,日后要建祠堂。”
一听是留作建祠堂,谢嫦娥就无法再劝了。
齐妙见她眉间有愁云,想帮她,可常家这么可恶,帮了她不过是害了她。保不准日后常家一看上齐家什么,就让谢嫦娥来求。一开始就断了常家的念想,或许才是好的。
果不其然,常宋一听谢嫦娥没办成事,连午饭都没吃,就带着她走了,走时面色十分不好。
谢崇华和齐妙送他们到村口,回来时齐妙才和他说了这事。谢崇华听后说道,“你做的对,姐夫一家贪得无厌,用那种法子逼走别人,本身所为已经不对。”
是非判断完全一样,齐妙心里更是舒服。
回到家中,沈秀已经给谢崇意收拾好要去书院的东西,进门就听她叮嘱道,“这袋米里放了二十个鸡蛋,不要用力放,怕碎了,到了书院就挑拣出来洗干净,送给先生。在这兜里娘给你装了十个煮熟的,你在路上吃,还有这草鞋,新做的。在,没钱了就写信来。”
谢崇意一一应声,见两人回来,笑道,“二哥,嫂子。”
齐妙问道,“这么快就要回去了?”
“嗯,来回要三天,趁着天气好,山路好走。”
齐妙俯身进了屋里,一会出来,将一个钱袋交给他,“你哥给你的,好好收着,不要被贼瞧见。”
谢崇华动了动唇,正要说什么,见她眼神示意,才顿了话。
谢崇意迟疑稍许,没有说话,默默收下了。
用过午饭,谢崇意就赶路回书院了。沈秀送幺儿离开后,回到院中,神情已是低落,叹道,“镇上的书院虽然说不上好,可是也犯不着将他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念书。”
谢崇华安抚道,“那儿先生好,弟弟这么聪明,在那儿学对他更好。”
沈秀不想儿子去做没用的读书人,可儿子非要念,她也不会拼死阻拦。现在也有那么点用处,至少娶回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虽然她至今还没想通齐家人是怎么想的。
等儿子进了屋,她才同去厨房拿水的儿媳说道,“明日跟我去地里种种菜吧。”
齐妙没有耕种过,一时还觉得好玩,没有推辞就答应了。拿了茶壶回屋还十分欢喜,“娘跟我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