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红也不矫情,把一个窝头掰碎了泡进鸡汤里美美的吃了一顿,祭奠了她饥饿的五脏庙。
被人关心爱护的感觉真好像是被蜜糖包裹了一样,让她深深地陷进去了,就再也不想出来。
抬头打量一下父亲大哥和弟弟妹妹们消瘦枯黄的脸庞,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很有必要想法子赚些钱,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起码不用像现在这样,就连粗粮都不能可劲吃,顿顿都吃菜窝窝啃咸菜。还有弟弟妹妹们的教育问题,大哥的婚姻大事,父亲的老寒腿……
吃过饭,孟宪红就被小玉赶回屋里休息,不让她帮忙干一点的家务,理由就是她现在是病人,需要好好修养。
坐在床上,孟宪红不禁苦笑,其实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病,晕倒的原因很简单,除了赤脚大夫老孙说的营养不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大姨妈来了。
劳累加上身体瘦弱,贫困的家庭条件致使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再加上人品大爆发赶巧来了大姨妈,一来二去,少女时期的孟宪红就晕倒在了自家菜园子里,被将来的大妈孟宪红占据了身体。
无聊之下,孟宪红开始在家里四处乱逛,结合实际梳理着已经模糊的记忆,顺便掌握家中的财政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快点用来卖钱的
一圈下来,孟宪红还真是欲哭无泪,和记忆中的一样,家中可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家徒四壁。
家中三间屋子她和小玉占一间,屋中除了一张木床之外什么也没有。剩下的两间屋子,一间是父母的房间,父母房中稍好一些,床边上多了一张雕花的梳妆台,两只摞在一起的樟木箱子。
不过梳妆台上的镜子只剩下了一半,两个放首饰胭脂的小抽屉也少了一个。红漆斑驳,木质的梳妆台上布满伤痕,一看就是拿利器砍得,许多花纹都已经看不清楚了。
两只樟木箱子都是原木的,没有上漆,除了看起来老旧一些,倒是没有什么毁坏严重的地方。
最后一间屋子中间用满是补丁的布帘隔开,帘子里边是小五小六睡觉的地方,外面就是放八仙桌吃饭的地方。而大哥早就搬到了学校宿舍,家中没有他的房间,回来住时就和小五小六挤一挤。
而厨房是用几块木板挨着房子简单围起来的,里面只有一些锅碗瓢盆和一个土灶台,柴火则是另外堆在外面。
鸡笼就放在柴火堆旁边,里面现在还有芦花小母鸡一只,鸡屎鸡毛若干,装水破碗一只。
前院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相距不远的两棵果树,一棵枣树,一棵柿子树,两棵果树现在都已经是果实累累,枣树已经红透了,引得不少的鸟儿来偷吃。想来是因为最近的事情太多了,家里人就都忽略了它吧。
柿子树下还有一台巨大的石磨,石磨下半部分完好无损,上面的圆形巨石不知为何被弄了下来,立在墙角长满了青苔。
右边则是一小块菜地,上面种着大葱,小葱,茄子,白菜,萝卜,冬瓜,扁豆几样常见的蔬菜,扁豆和茄子明显的有些老了,叶子都已经有些泛黄。
屋子后面同样是一块菜地,但只种了白菜和萝卜两样蔬菜,这些都是用来过冬的,到时候整个冬天基本上就吃它们了。
菜园子边上还稀稀拉拉的种了几棵花椒树,枝叶掩映间随处可见一簇簇成熟火红的花椒粒,空气中散发着独特的花椒清香。
看着这些慢慢变老的的蔬菜瓜果,孟宪红心疼极了,父母从小的教导让她最见不得这种浪费,马上风风火火的跑进屋里挎上菜篮子,叫上家里所有人一起出动。
“大哥你拿竹竿打枣子,小五小六你俩上屋里拿布袋子垫在枣树下面,帮着大哥拣枣子。江子小玉和我摘菜,别的先不忙,先把这些茄子,扁豆和冬瓜收了,再不收就不能吃了,不是白费功夫种它了记得留下几个长的好的留种。”孟宪红单手掐腰,嘴里麻溜的安排着。当看到闻声赶来的老爹时,忙讨好一笑,屁颠颠的跑过去扶住老爹。
“爹您歇着就行了,小五,还不赶紧的给爹沏壶茶来”
“得令”小五搞怪的冲孟宪红敬了个军礼,和小六一起嘻嘻哈哈进屋泡茶去了。
这茶还是孟母去世时买来待客用的,就剩下一小包了,家里人都知道老爹没事喜欢喝个茶,就一直小心留着呢。
“爹,您坐这歇着”孟宪红搬出厨房里的烧火时坐的小矮凳放在柿子树下面,扶老爹坐下。
感觉着手下老爹皮包骨头的胳膊,孟宪红心中又是愧疚又是心疼。
上辈子,她和老爹不亲,在外人面前总因为自己“地主子孙”的身份而感到自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于给予她这一切的老爹,心中多多少少是带着那么一点疏远甚至是怨恨的。
她从没有发现老爹原来是这么瘦,这么轻,仔细看去,才四十冒头的老爹,头发早已花白,看起来倒像是五十多岁一样。
孟昭月僵硬着身子被女儿按到小凳子上,他有些疑惑的看向自家闺女,闺女这是咋了咋忽然像是变了个人
孟宪红低头不敢去看老爹的眼睛,她觉得愧疚极了,小声丢下一句:“……我去给您端茶,别烫着那两个笨小子。”
便急慌慌的跑进了屋里。
第一卷第三章挣钱挣钱挣钱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五小六虽然才刚刚7岁,但已经能帮家里做不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
孟宪红进屋后,正好看到小五正笨拙的扶着暖瓶,慢慢向放在地上的搪瓷缸子里蓄水,小六则站在椅子上踮着脚尖把手里的篮子往绑在梁上的铁钩子上挂,看他的小身子摇摇晃晃的,把孟宪红吓了个不轻。
“哎呦,小祖宗快下来,可别摔着了。都怪我,忘了放茶叶的篮子是挂在梁上的。”孟宪红紧走两步,把小六从椅子上抱下来。
接过他手里的篮子,掀开上面盖着的白布一看,篮子里放着一小包草纸包的茶叶,一包快要发霉的长寿糕还有一小把包装简单的硬糖。
农村耗子多,再说大家也都不富裕。
谁家要是有点好吃的都是放在篮子里高高吊起来,一是防耗子,二也是防孩子。这些糕点糖果一般都是放着逢年过节送礼或者待客用的,除非是快要放不下去了,才会隔几天拿出一点来给家里的孩子解解馋。
看看眼巴巴盯着篮子里糕点的小六,孟宪红心里一酸,摸摸他的小脑袋,拣出四块糖果,犹豫一下又拿出那大半包长寿糕递给他。
这长寿糕还没坏,吃了应该没事的,再说乡下孩子皮实,也没那么多穷讲究,就这快过期的长寿糕也是难得的美味呢
“喏,拿去和哥哥姐姐分着吃吧,吃了有劲好多帮忙拣点枣子。”
小六先是双眼一亮,眼中透出欣喜,但还是忍住了没有伸手去接糖果和长寿糕,他抬头快速地看看孟宪红,又迅速的低下脑袋,低声拒绝道。
“姐,俺不要。这是留着给客人吃的,小六吃了,等咱家再来客人时就没有东西招待人家了,爹会生气的。”
“没事,爹不会怪你的,这长寿糕再不吃就要坏了,你就拿着吧,给你小玉姐姐和江子哥哥,小五哥哥都分分。有什么事姐给你们顶着”拍拍小六的脑袋,把东西都塞到他怀里,孟宪红疼惜道。
“小五,快领着弟弟出去水缸子就放在那,我来拿,别烫着你了。”
到底还是小孩子,一听大姐说给他们顶着,又有好吃的,小五和小六立马拿着东西嬉闹着跑出去了,剩下孟宪红一个人又是摇头又是哭笑。
不出所料,孟宪红把茶水和暖瓶给爹端出去时,小五小六正懂事的给大哥他们送吃的呢,老爹也满脸笑容的拿着一块长寿糕,没有丝毫训斥他们的意思。
“…姐,俺们能不能留一些长寿糕给狗蛋,栓子他们吃啊,狗蛋上次还把他奶给他的煮鸡蛋分给俺们吃呢。”小五小声的询问着孟宪红,手里还捧着小半包长寿糕,比他矮一点的小六则站在哥哥身后猛点头。
“当然可以啦,小五小六真乖,知道有好吃的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孟宪红鼓励的摸摸两人的小脑袋瓜,夸奖了两个小弟弟几句。可没想到两个小娃娃面皮还挺薄,被孟宪红夸的面红耳赤的,逗得她想笑又不敢,生怕伤害了两人幼小的自尊心。
大概是因为上辈子的遭遇,孟宪红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小孩子了,总是忍不住逗弄两小,看他们又害羞又傲娇的小模样。
想到上辈子,就想到了自己那个未出世就离开的儿子和烧傻了的女儿,心口一揪一揪的疼。透过小五小六可爱的小脸,孟宪红仿佛看到了那个被包裹在白布里的小小孩子,还有女儿高烧不退时火红的小脸。
“俺去帮大哥收枣子”
“俺也去”
小五小六的喊声惊醒了孟宪红,摇摇头,怎么又想起了上辈子的事往事如风不可追,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反正她也无力再去改变什么,她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掌握现在,努力为家人和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一切悲剧发生前结束它
孟宪红攥紧拳头,她现在是16岁的孟宪红,花一般的年纪,一切尚未开始,她还有很多的机会,很多的时间去慢慢改变未来
“姐,你快来啊扁豆爬的太高了,俺都够不着了。”小玉从扁豆秧子冒出头来,大声喊着。
“哎来啦”
--------
当天,孟家的晚餐还算丰盛,辣炒扁豆丝,冬瓜鸡蛋汤,红烧茄子,还有一大碟鲜嫩的小葱,抹上甜面酱配上煎饼卷起来,那叫一个香啊
一大家子人都吃的很是满意,就连一直怕累着女儿,不同意孟宪红做饭的孟昭月也松了口,默许了孟宪红身体已经好多差不多,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说法。
大家的反应这么好,除了因为孟宪红厨艺的确不错外,还因为最近家里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吃饭都是能糊弄则糊弄,餐餐都是菜窝窝配咸菜,好了能有碗味道不咋样的菜汤,要不就直接喝凉开水。
没了女主人的操劳,孟家一大家子着实过了一段兵荒马乱的日子,现在有了孟宪红,所有人都暗自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再吃老爹和小玉做的半生不熟的菜窝窝了。
吃晚饭收拾碗筷时,小玉还是有些疑惑,大姐病了一次,咋变了这么多呢不光说话口音变得怪怪的,就连做饭也变得这么好吃了。对他们这些弟弟妹妹也关心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光知道埋头干活,整天也说不了几句话。
“姐,你做的饭啥时候变得这么好吃了”
“哪里就变了,只不过这几天你们都没正经吃顿热乎饭,才觉得我做饭好吃了吧小玉,帮我烧点热水,我得好好地刷刷这两个铁鏊子。”
“哦。”
孟宪红装模做样的摆弄着一大一小两个铁鏊子,看小玉不再问了,才偷偷的擦擦汗。呼差点露馅自己以后还是多注意点的好,小玉他们和自己朝夕相处,一定会多少发现自己身上的不同的,只希望她不要露出太大的马脚才好。
“姐,水来了”
孟宪红不知道这时候餐洗净有没有被发明,但他们这农村是没有的,村里人去除碗碟上油腻的方法一般都是用热水烫洗,拿晒干去皮的老丝瓜瓤子沾着热水多刷几下,再用井水冲干净。
孟宪红觉得这种土方法比用餐洗净好多了,省水,省钱,还不会污染水资源,也不用怕餐洗净洗不干净有残余。
孟宪红和小玉一人一个,使劲用热水刷洗着铁鏊子上的陈年老灰。这鏊子还是小五说想吃煎饼了,老爹从床底下找出来的。
一大一小两个鏊子上都有一个突出来的半圆把手,方便人提拿,听老爹说这俩鏊子还有些年头了呢,都是大炼钢铁那会儿剩下的,当时许多剩下的铁家伙就胡乱堆在那没人管,后来老爹见没人要就拿了这俩鏊子回来。
孟宪红喜滋滋的刷洗着手里的铁家伙,力求上面再没有一星点的灰尘,它们可是她挣钱养家的关键呢
这一整天她都在想着怎么才能赚点小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情况,可是想来想去她都没有什么好办法,不是没有本钱就是没有货源。
直到小五说想吃煎饼,孟宪红这才眼前一亮,萌发了想做煎饼去卖的念头,她所说的这个煎饼可不是农家吃的干巴巴硬邦邦没有调料的那种,而是五谷杂粮煎饼,煎饼果子,菜煎饼,香酥煎饼等小吃。
前世大街上类似的小吃可是不少,买的人还很多,就算现在人的消费水平比较低,但是做生意的人少啊再加上粮食蔬菜是自家的,成本先就低了,再找个人口流动多的地方,做的实惠好吃一些,她不信挣不到钱
孟宪红越想越高兴,眼前仿佛已经出现许多钞票在向她飞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上不下,所以今年上完高中也就不上了,这个年代高中毕业,特别还是女孩子,就已经算是“高学历”了,以后说婆家也可以多挑一挑。
再说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粮再供她了,她下面还有学习成绩优秀的江子和小玉,还有两个刚上小学的弟弟。家中除去口粮外剩下的粮食卖的钱,和大哥省下的工资加起来,也就刚够供子他们四个人每年的学费,甚至生活费都要靠借的。
重生一次,上不上大学对于孟宪红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不是因为家庭贫困不敢上,也不是不了解未来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知怎的,她就是没那个心思。
孟宪红摇摇头,上学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先挣钱要紧
睡觉前询问了小玉,孟宪红了解到后天就有一个小集,小集的地点记载他们村和镇上相邻的一块空地上,到时候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把家里用不了的东西拿到集市上去买卖或者交换。
另外,镇上有一个人们自发形成的小菜市,不同于集市的偶尔性,这个菜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据小玉说菜市场就和他们小学隔了一条街,那里卖什么的都有。
她准备后天去这两个地方看看,做做市场调查。
第一卷第四章奶糖,枣子
竖日,孟家四小和大哥起了个大早,吃了孟宪红为他们准备的早饭,一行人便迎着朝阳上学去了。
因为学生少,他们这里附近几个村子的小学都合并在一处,和县中学同在一个大院里,前后做了邻居。
从村里到学校大概有20分钟的脚程,村里的孩子大多是天不亮就起来,吵吵闹闹的穿好衣服,吃完饭,大家伙就跑到村口去等着,等大多数小伙伴到齐了,再一起去上学。
这一路上沿途都有人家,也不存在什么安全隐患,所以大人们一般都很放心,那时候对孩子实行的就是放养政策。只要放学回家帮家里打点猪草,放放牛,管管猪那就是好孩子了。
孟昭月一大早就去了地里,家里的玉米,大豆,红小豆,绿豆都快要收获了,孟老爹雷打不动的一天要去地里看三趟,为的就是多赶走几只偷吃的鸟儿,多收获一捧粮食。
经历过自然灾害特殊时期的孟老爹,对于粮食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他舍不得看着一粒粮食被浪费。每次吃饭,老爹身前的桌子一定是干干净净的,因为所有掉落的碎末都被他一点点捡起来吃了。
孟宪红吃完早饭,先给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喂了食,这可是他们家的大功臣,小五小六兄弟俩的营养全靠它了。必要时,它还得有时刻奉献自身的觉悟,能不好好的喂它嘛。
又简单的收拾了一遍屋里,满意的看着整洁有序的小家,孟宪红嘴角勾起喜悦的弧度。
明天去赶集,她准备把家里的花椒和大枣拿去卖卖看,看能不能卖点钱。
家里的油和盐快没有了,需要买;全家上下已经好几年没有做新衣服了,全身上下都是补丁摞补丁;小五小六的书包已经破的不能在用了,老被村里的小孩笑话;大哥的钢笔总是漏水,写东西一晕一大片,小玉很羡慕村里小女孩的红头绳……
孟宪红叹了口气,穷啊,都是没钱闹得,挣钱一事刻不容缓啊
盘算着明天该做的事情,孟宪红拿出家里所有的被单箩筐,把昨天刚收的大枣和花椒一一摊晒在院子里,干货总比鲜货值钱,希望这些东西明天能卖上个好价钱。
“小红,小红,你病好了没”一个上身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下身黑色长裤,相貌姣好,头上整齐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女孩,站在院门外冲着孟宪红笑的开心。
“啊……是琴子啊,快进来,快进来你坐这,我去给你倒水去。”孟宪红微一愣,认出这个女孩正是他们村村长的女儿马香琴,忙热情的招呼着。
“不用不用,俺不喝水。俺今找你来就是看看你病好没好,你要是在这么客套,俺可不敢再来你家了。”马香琴拉住孟宪红嗔怪的说道。
孟宪红见她不像是客套,也就顺势坐下了,又从簸箩里抓了一大把红枣塞给马香琴。
“给,这枣子是昨天刚打的,甜着呢一会儿你走的时候带回家去些,给婶子他们尝尝鲜”
“哎还是你好,舍得给俺吃这么好的枣子,要是换成俺妈,一准全得送到供销社去留下的那点的东西得等到过年才能吃着”马香琴往嘴里塞了个枣子,红润润的小嘴一鼓一鼓的嚼着,把剩下的枣子都放进裤兜里,蹲下身子帮着孟宪红一起翻晒着花椒。
孟宪红也不和她客气,马香琴是村里少数几个和她关系好的同龄人,别人都嫌弃她木讷不会说话,只有性子单纯率直的马香琴愿意和她一起玩。
马香琴今年15岁,家里老爹是他们卧牛村的村长,家庭条件算是村里比较好的。但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时候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所以不论你家有钱没钱,大家伙的生活水平差不多,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她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大哥二哥都已经结婚了,三哥在城里的水泥厂当工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孩,所以家人难免娇惯一些,也就养成了现在这样单纯的性子。
“对了,俺这里还有俺三哥从城里带回来的奶糖,他可是嘱咐俺一定要给你送些来的,给你,这奶糖可好吃啦”
傻大姐马香琴满不在乎的从另一个裤兜里掏出一把奶糖塞给孟宪红,全没注意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
重生一次,孟宪红的心性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女了,她听出了马香琴话里</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