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32 乌先生</h1>
乌静思早看到了吴不赊,这时又多看了他一眼,抱拳深深一揖:“小民乌静思,拜见追风大王。”
态度恭敬,却没有下跪,语气不卑不亢,声音稳定,看吴不赊那一眼里,没有畏惧,却有几乎探询之色,吴不赊暗暗点头:“这人有识见,也有风骨,到是个人物。”笑呵呵回礼道:“先生不必多礼,本王不在的这些日子里,辛苦乌先生了,这里多谢先生。”
“这是乌静思本份,不敢称谢。”乌静思眼里微露讶异,似乎惊讶于吴不赊的亲切,道:“大王里面请。”
进宅,到客厅分主次坐下,乌静思在客位相陪,童子献上茶来,乌静思道:“不知大王回山,乌静思未去拜见,实在失礼,还请大王恕罪。”
“这是在试探本大王是否礼贤下士了。”吴不赊暗笑,道:“乌先生客气了,本王今日才回来,一路上便听了先生许多事迹,所以特来拜会,先生果是奇人,我追风寨能得先生相助,如虎添翼啊,以后还望先生不吝指教,本王这里先行谢过了。”
乌静思还是第一次见到吴不赊,除了狈有计口中偶尔提及的一些事迹,对吴不赊的心性为人,完全不了解,刚才那话是客气话,也有一定的试探之意。
眼见吴不赊笑嘻嘻的,一脸和气,话语也是谦和有礼,不是那种野蛮踞傲之辈,顿时就松了口气,回礼道:“大王谬赞了,愧不敢当,小民本是百死余生之身,能得大王见爱,但有一分可用之处,敢不尽力。”
“乌先生客气了,先生大才,本王以后必将借重。”
一番客气话下来,宾主颇为相得,后面的话也就轻松了,问起身世,这乌静思到还真是身世坎坷,他是朔风国人,少年时就中了秀才,几年后又中了举,到一个小县任县丞。
那县令是个贪官,刮得天高三尺的那种,乌静思年少狷狂,收集了证据就去举报,他却不知上官和这县令是一伙的,举报不成,反给县令倒打一扒,污陷他贪污,官丢了,判了个流放。
几年后好不容易活着回来,却已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就此流落各地,给人家坐馆教书为生,后来于承军中少个书吏,有人推荐了,便投了军,结果给吴不赊的兽兵抓了俘虏,自以为要身入妖腹尸骨无存了,结果碰上狈有计这个怪妖,居然说要抓了俘虏们种粮食。
乌静思经历得多,胆子也大,插了句嘴,狈有计就看上他了,什么事都找他商量,而且还听得进话,他也就不遗余力,帮着狈有计出主意,一路就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