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见过打仗就知道,步兵对步兵,骑兵对骑兵的时候战斗力都是差不多的。会有碾压性优势的时候,只有骑兵对步兵。
步兵对上骑兵,一命换一命都是运气好,运气不好的时候,三五个步兵不见得能干掉一个骑兵。这种时候,步兵的士气就很重要。熠皇叔作为皇族的一员,鼓舞士气的功效,仅次于朕。
哦,其实也不一定,熠皇叔独揽大权,权倾朝野,朕表面上来说什么权力都没有。说不定朕到北境去,还会被人当做是熠皇叔准备把朕丢到北境不管,直接送菜的。
虽然有这么多好处,可朕还是不放心,朕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让朕去考虑一番。朕下朝以后跑到御书房,在里头转了七八圈儿,把阮先生转的眼晕。
阮先生对朕说:“陛下,您若是担心十三王爷的安全,多派些人去保护他的安全就行了。”
朕看着阮先生,认真的说:“朕不是担心他的安全。”
朕看见阮先生一脸不相信,想了半天,补充道:“朕是在担心,熠皇叔若是打了胜仗回来,北境三十万大军就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到时候大齐的江山,还能是朕的江山吗?”
说完,朕自己点点头,表示认可自己的想法。没错!熠皇叔那个成天要篡朕江山的家伙,谁要担心他的安全,朕只是在担心朕的皇位。
阮先生被朕的话说得愣住,看看朕神情中复杂带着失望,又看看外头的百草枯黄的初冬景象,对朕说:“若是外族入侵成功,也谈不上大齐不大齐了,还请陛下万万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
朕觉得阮先生有什么话想说,但这种时候什么话都不好使。朕已经下定决心,准备提拔骠骑将军关青为主将,杨希忠为副将。
不过这种时候朕倒是忘了一件事儿,朝中大事,朕虽然是诏书的发布人,但是文渊阁才是拿主意的人。
朕虽然能僵着,但是北境那边的局势越发困难,秦仲誉阵前叛变,导致那一仗大军损失超过万人。后来查出来,秦仲誉他被秦虎收养之前的身份,竟然是草原人的暗探。先前秦虎被困祁山的时候,就是秦仲誉通风报信,设计陷害。
杨希忠年轻,资历尚欠,军中将领虽然给杨文斌面子,听他几句话。但是将领各自为阵,虽然守边,但是人人都想先保留自己的手下。于是雍州被破,草原人占了金武关。
下一步,便是梁州了,大齐危矣。
看着这局面,原本要回京养伤的秦虎,带伤上阵,坐在帐内指挥,勉强又收回了金武关。可秦虎的伤势在北境根本无法调养,加上他义子秦仲誉,其实对义父的用兵路数十分熟悉,金武关再次被破,只是时间问题。
眼下已经不能由着再拖延,熠皇叔直接说服了谢归之,从文渊阁给朕送来了一份拟好了折子。任命高熠为主将,关青为副将,即刻带枪械营出兵北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