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宫里的太医来了。
听说是李氏长子温病于塌,久久不醒,老太医不敢怠慢,从宫中的软轿里下来,脚下生风跟着下人进房。三公主坐于塌上,受了他的半礼,放下手里的书卷道:“张太医不必多礼,先诊脉吧。”
张太医将药匣搁于案上,替李意行仔仔细细诊断,不久,太医面色渐渐松缓,拿出汗巾擦了擦额头,朝王蒨道:“三公主,世子乃是寒气入体才得了温病。温补不可,老夫开些驱寒的方子,切记要按时服用。”
王蒨看了一眼塌上的李意行,追问道:“没有别的大碍吧?”
张太医微微一笑,摇头:“三公主不必担忧,世子非病弱之躯,温病而已,休养几日便好了。”
他只当夫妻二人情深缱绻,王蒨也不想解释,在世人面前总要做足了样子。她等着张太医开完方子,让闻山去抓药,随后才起身送人。
送走张太医,王蒨又回了房内。她重新拿起了书,这一回坐姿没那么端庄,而是褪去了绣鞋躺在美人榻中,檀紫色的长裙罩着双腿,绸缎丝滑的面裙被压在她身下,披帛也斜斜滑落,长长一截堆叠在地上。
她早上随意梳理了发髻,圆润光滑的珍珠别于发中,面庞显得十分秀气婉约。
李意行睁眼时,就看到这样的王蒨。
三公主和往常一样,喜欢蜷缩起身子窝在塌上看书,只是那些书从稀奇古怪的杂谈变成了晦涩难解的史册,也不知她是否看懂了,稍稍咬着唇。
若非那卷史册,李意行还以为二人回到了从前。
他撑着身子坐起来,薄被滑落,王蒨不由朝他看去,李意行歉意道:“让夫人担心了。”
王蒨合上书:“是有些担心,你总不能就这样死在我府上吧?”
李意行收敛了眉眼,没有接话。
“你昨天夜里没有喝药,是不是?”王蒨感到无奈,闻山没有盯着李意行喝药,那他就是没有喝。
昨夜两人不欢而散,她更没有盯着的道理,李意行恐怕不止将那碗药倒去哪里了。
他睫羽微颤,果然小声道:“太苦了。”
王蒨被他的娇贵气笑了,忍不住讽刺道:“是啊,你也知道汤药苦涩难以下咽,我没少喝。”
从前亲密无间的二人,如今每一句都成了利刃,伤人而诛心。李意行认真看着她:“阿蒨,我会一件件还给你。”
他微微偏着头,看她的眼神里果然满是内疚,可是王蒨无法轻信与他,只是观书不语。
午间的药煎好了送来,闻山跟在后头端来了午膳,李意行与王蒨早上都未进食,这会儿案板上送来的是清淡的粥食,至于配菜——还是碧绿青翠的菜叶子。
为了缓解药汁的苦涩,玉瓷色的小碗里还放满了新梅。
王蒨看着自己的粥碗,沉默半晌,喊了一声乔杏:“去煮条鱼。”
李意行怔了一怔,轻轻摇头:“我不想吃。”
王蒨很诧异:“是我要吃。”
这个人居然还觉得自己会关心他,王蒨怀疑是不是她没有把话说明白,一时之间只得盯着那碗粥沉思,她问道:“李意行,你去临阳城之后,要多久才能与我和离?”
她满心想着和离,李意行却只要二人在一起,他本就没了胃口,这会儿更是觉着眼前的食物难以下咽,可阿蒨也在房内,他缓缓笑道:“不要心急,阿蒨。我知道你想与我分开,去帮你阿姐。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匆忙与我分开,只会让人起疑。”
那些清淡无味的粥食他只吃了几口,李意行放下碗,开始小口喝药。
乔杏那边快手快脚命人煮了条鱼送来,王蒨就着粥吃得有滋有味,可惜鱼骨头太多了,她有些不耐地用筷子理,李意行看了一会儿,拿了双新的银筷帮她。
他以前倒是做惯了这些事,王蒨目光炯炯地看了一会儿,夹起滑腻的鱼肉送到嘴里。
李意行本以为她会抗拒,没想到王蒨用得这样干脆,心中不由又有几分期待。
王蒨吃完了鱼肉和粥,下人们撤走了餐具,她擦了擦嘴,与李意行静静相看。
“好吧,李意行,”她忍不住叹气,“既然你这样爱装模作样,那我们就来说清楚。”
李意行喝完药,尝了些新鲜的梅子,滋味却同样苦涩,他问道:“说什么?”
“倘若我前世没有死,你想待我如何?让我一辈子活在笼子里?”王蒨想着,又摇头,“不对,你这样爱名声,会把我放出来吧,在世人面前爱我敬我。”
“可是你没有察觉吗,你我二人之间的许多事,你不会去考虑我想不想要,只是硬塞给我。”
王蒨想起那些过往,柔软了语气:“李意行,真的放下吧,你不是也有事情要做吗?”
不知是病得厉害,还是因她的话语,李意行一口气闷在胸腔,让他难以呼吸:“我对你的好,如今也成了不堪吗?阿蒨分明也很喜欢,如今却这样说了。倘若不是那场意外,你我二人本该相守到白头……阿蒨,难道我对你的好,不足以抵消旁人吗?你少时长于宫中,无人爱你护你,便是那所谓的姑姑和你的两个阿姐,也是各自繁忙,分给你的关切,能有多少?”
王蒨歪着头:“你如何知道得那样清楚?”
她站起身,在房内哀叹踱步,由衷道:“李意行,我承认,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草包,是没什么不好,谁人不愿坐享其成呢?可是这样的好,不是我能掌控的,有一日你另起了心思,就能将我的族人们围于宫墙。我不想再过那样的人生,也许你听起来觉着可笑,但我会慢慢脱离你,脱离别人的帮助,即便……开这个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