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老总电告杨震,已经抵达晋北的北岳区几个团,中央已经决定编成两个旅。全部划归抗联的建制之内,不在返回北岳区作战。但该部在去年的反扫荡作战之中,装备损失严重。全军上下只有六挺轻机枪、四个掷弹筒。
现在全军上下无一挺重机枪以上武器装备,而且弹药奇缺。老总希望抗联能从晋北战场上缴获的装备之中,能够抽调一批补充给该部。尤其是弹药方面,急需抗联协助解决。至少调拨一批手榴弹和七九子弹,补充给这支部队。
相对于老总的电报,陈翰章的电报则简练了许多。在给总部汇报之前,就已经全面展开,在晋绥一个旅的配合之下。已经开始南下内长城一线的陈翰章派出的部队,在神池、五寨、朔县经过大范围寻找。
除了一些左间支队的小股部队之外,并未寻找到这个左间支队主力所在地。也就说陈翰章认为这个左间支队的主力,现在根本就不在所谓的作战区域。这个左间支队之前一直在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与自己唱了一出空城计。
陈翰章的意思是,既然现在左间支队并不在这一区域,但从眼下整个山西战场的态势来看,肯定未离开晋西北,应该还是隐蔽在管涔山一带。他要求总部批准自己,立即组织一支精干的部队南下。
权利寻找并捕捉这个左间支队,至少也要咬住他们,不能让这个左间支队对晋西北根据地内部形成危害。尤其是眼下晋西北空虚,而杨继财从太原转运出来的大批机器设备,工人以及家属,还在晋西北等待向陕北转移的时候。一旦被这个左间支队偷袭,那损失可就要大的多。
同时增派一架无线电通讯干扰飞机,对整个晋西北日军无线电通讯联络实施大范围的干扰。陈翰章的想法很简单,你左间支队不是不露头吗?但你们总得与你们上级联络吧。我压制住你的信号,失去与太原乃至北平的直接联络,你总会露头的。
看着老总和陈翰章发来的电报,杨震与郭炳勋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战局的变化还真的是按照杨震说设想的,可能最恶化的方向发展。左间支队果然是在唱空城计,而日军也着手开始向太行和太岳两区进行扫荡。
仔细看完手中的两份电报,杨震走到山西地图前面沉思良久才道:“真是怕什么,偏偏就给你来什么。我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日军采取釜底抽薪战术,对我山西几个敌后根据地实施大扫荡,逼着我军南下,拉长我们的纵深。”
“现在却偏偏出现的,却就是这样的情况。日军已经展开行动,我们现在调兵和装备恐怕已经是晚了。日军现在既然已经开始对太行区的扫荡,那么肯定是已经封锁正太铁路沿线。”
“我估计太原周边的四十一师团一部,配合正太铁路上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恐怕也会加入到对太行和太岳军区扫荡的。从西向东或是采取四面挤压的战术,彻底封死最后一个空档。”
“再加上眼下已经抵达安阳一线的伪第二方面军的两个军,以及驻邯郸、邢台的日军,从东南方向发起进攻。太行根据地与冀南和冀鲁豫,包括正太路北的晋察冀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已经被切断。整个太行区和太岳区,现在实际上已经处于四面合围的态势。”
第1704章 郭炳勋的建议
再又仔细查看了一下参谋刚刚将老总电报上的内容,标示过的山西地图之后,杨震摇了摇头:“此次针对日军扫荡,情报上的落后,给我们造成了太大的被动。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现在即便调集炮兵兼程南下,恐怕也很难通过日军的封锁线了。”
“冈村宁次这次抢先下手,给我们来的这一手釜底抽薪,已经给我们造成了相当的被动。其先以一部兵力将我军吸引在晋东北,抽调大批日伪军对我太行、太岳两大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
“再加上迟迟未有任何动作的三十二、二十一这两个师团,让我们即便想要调整作战部署,都相当的投鼠忌器。现在无论我们如何动作,都已经在实际上慢了很大一拍,日军的动作快的远远超过我们当初的预料。”
“无论是我们还是关内的兄弟部队,都犯了一个毛病,都还是在以老眼光看待问题。却没有想到日军此次会通过大范围的调整伪军部署,打乱伪军的建制,搅乱我们的视线和情报来源。”
“利用这些前国军中的杂牌部队,对地盘的渴望、保存实力的想法,以及装备和兵员的补充作为诱饵,以伪军代替日军作为主力,承担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冈村宁次这一手以华制华,玩的真够漂亮的。”
对于杨震的感叹,郭炳勋想了想道:“一号,我们现在不是感叹的时候,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如果日军真的封锁了正太与南同蒲铁路沿线,那我们该如何的解决老总的这封电报?大部队护送我们抽调不出兵力,小部队护送这一路上很不安全。”
“老总的命令,我们得执行。但是怎么执行,眼下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实际上,在地面炮兵过不去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可以使用航空兵代替地面炮兵。但是关内部队没有地空火力配合的经验,也缺乏地面引导员和相对应的装备。”
“杨继财在太原一战的时候,为了避免误伤,甚至不敢用航空兵对一线作战实施支援。只敢使用航空兵,对日军纵深阵地实施轰炸。如果派出空中支援,反倒是很容易引起作战混乱。”
“但如果迟迟拿不出办法来,等到日伪军彻底的完成部署,我们就彻底很难在寻找到机会,将炮兵派到太行山区了。现在日伪军刚刚完成展开,伪第二方面军主力还在豫东一带。想想办法,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郭炳勋的话,让杨震看着山西地图陷入沉思。良久才抬头道:“命令陈翰章立即抽调一个坦克营、一个骑兵旅组成一个快速支队,掩护抽调出来的炮兵,利用日军尚未对晋察冀根据地扫荡的机会。经晋察冀北岳区,强行向正太路穿插前进。”
“去年日军为了扫荡晋察冀北岳区,在北岳区的腹地修建了大量的公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公路,以最快的时间将这些炮兵运送到太行根据地。沿途还可以得到晋察冀二分区和四分区的掩护。”
“现在不是中路还没有大量的日伪军出现吗?这就是一个机会。无论小鬼子留下这个空缺什么意思,都要好好的利用。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抽调出来的炮兵以及装备,安全的送到正太路以南。”
“告诉陈翰章,抽调的炮兵要以轻便的日制山炮为主,再加上一部分重迫击炮。如果条件可以,将他的部队之中现装备的二十四门日制九四式山炮,七门九九式重山炮,连同炮兵全部调拨给太行军区建制。另外让他在抽调两个一零七火箭炮连,也一并转交过去。”
“至于炮弹,以最大的携行能力为准。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调出这些炮兵之后的缺口,总部将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他补充完毕。同时通知驻陕北和绥南的航空兵,在陈翰章向南护送期间,要做好全程的掩护。”
“另外告诉陈翰章,我同意他抽调一批精干部队,深入晋西北纵深,查找这个左间支队的主力踪迹。还有让他组织一批卡车,加快晋绥军区主力的返回速度。不是到偏关境内,就算了解,而将晋绥部队送到他们该布防的地方去。”
“老郭,你让张镇华清点一下库底子,看看我们手中还有多少七九子弹。另外,咱们手中现在不是有七架英制轻型运输机吗,也全部调到大同机场。利用轻型运输所需起降距离短的优势,直接将这批弹药送到太行和太岳根据地。”
郭炳勋按照杨震的意图,快速的起草完毕给陈翰章的电报。只是在略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在杨震命令的基础上略作了一些变更。一是让陈翰章选择护送部队的时候,要派出一名得力干部指挥。
如果将炮兵护送过正太铁路之后,护送部队后路被切断实在无法返回,则就地留在太行军区,归属太行军区指挥配合其做好反扫荡战斗。同时挑选一名得力的政工干部,以便协调两军之间的关系。这名政工干部,最好是从太行军区调到东北工作的干部。
二,让陈翰章在选择护送部队南下的时候,选择路线上要慎重一些,不要草率行事。同时建议陈翰章从抵达晋北地区的北岳区部队那里,协调一支部队参与的护送任务之中。这些部队虽说装备差,但是熟悉晋东北的地形和敌情。还可以与沿途的晋察冀地方武装,做好协调工作。
在必要的时候,哪怕走一些弯路,也要尽可能的将这批太行区反扫荡急需的火炮和炮兵送到地方。如果沿途能避开日军,就尽可能的避开日军。以保证太行部队,在火力使用上的突然性。
三,告诉陈翰章,在眼下总部已经来不及抽调的情况之下。不管他是从战利品之中,还是从自己部队之中出血,要给太行区部队筹集至少五万具防毒面具。同时从他的部队之中,抽调出一个营的防化兵,以及一批急救药品和医务人员,同时送往太行区。
最后郭炳勋在电报上,直接告诉陈翰章。考虑到关内兄弟部队通讯能力比较差,为了避免连同关内兄弟部队电台一起干扰,眼下电子干扰机不宜出动。在寻找左间支队主力踪迹方面,让他尽可能的争取到晋绥方面的配合。
到底是滴水不漏的郭炳勋,在这些细节上考虑的相当的详细。看完郭炳勋改动完毕的电报,杨震满意的点了点头。尽管两个人之间已经默契到用不到说什么,但杨震依旧对自己这位心细如发的参谋长竖起了大拇指。郭炳勋补充的这些,正是自己没有考虑到。
只是在给陈翰章的电报发走后,郭炳勋却是头疼起来:“一号,现在咱们这里已经没有七九子弹。在全军完成换装之后,七九子弹的生产,本身就已经停止。只不过在挺进军抵达北满之后,为了给他们换装,才重开的生产线。”
“但是总产量也并不算多,总数相加只生产了几百万发。现在这批子弹,连同苏联扣押我们物资和装备一事出现之前,最后运过来的一批,已经全部转交给了挺进军。这种子弹,我们实在没有了库存。而且汉阳造的子弹,我们是早就一发库存都没有。”
“一号,实在不行,您和挺进军的两位首长商量一下,从他们那里先匀出来三百万发子弹,转交给太行和太岳军区。挺进军在上都河和新店的后勤仓库里面,现在还有一千万发子弹,储备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从他们那里先调出三百万发,让我们匀过这口气。留下的缺口,我们在想办法填补。哪怕是重开生产线,为他们再生产一批也是可以的。一号,我也知道这有些为难。挺进军目前也正处在一个关键位置上,这个时候抽调他们库存的这些弹药,有些强人所难。”
“但我们现在手中,真的是一发七九子弹的库存都没有,更没有汉阳造所使用的那种圆头子弹。所有的这种子弹,此战之前已经全部调拨给了挺进军。挺进军现在清一色的德制口径武器,他们的需要量很大。”
“至于抵达晋北的北岳区那几个团,干脆将他们换装成日制的武器装备,我们也好解决补给的问题。陈翰章那里数量不够的话,我们可以从东北战场缴获的战利品之中,调拨出一部分。”
“要么就将库存的那些,我们从蒙古军队手中缴获的苏制轻重机枪和苏制步枪,以及去年战役结束之后,李明峰上交的轻重机枪都移交给他们。这样,北岳区部队的轻武器口径,至少与我们的部队做到一致。也可以减轻一些我们的后勤压力,避免出现混乱。”
“另外我们手中还有苏联方面转交过来,原本因为有些损坏而没有配发给挺进军,现在刚刚修理完成的一千五百条德制九八k步枪,一百三十支德制mp四零冲锋枪,十挺德制mg三八式机枪,我看都可以转交给太行部队。”
“我们虽说没有七九子弹,但是九毫米手枪弹的数量却很充足。我让张镇华从库存的九毫米子弹之中,调拨出来二十万发。其实一号,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现在库存的那一万多支意大利步枪,以及所有的库存也可以转交给他们。”
“这些意大利造步枪,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不在使用。地方武装,已经全部换装为日制武器。在入库之前,也全部经过检修和修理、保养,投入到一线作战部队使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问题。弹药数量充足,足够使用三年的。”
“现在对于关内部队来说,首先需要的是有足够弹药补充的武器。武器不是问题,但有没有弹药保障能力却是关键。这些意大利步枪我们已经全部完成检修,弹药数量相当充足。即便不交给主力部队,但是配发给地方部队却没有问题。”
“这样可以将地方武装的那些,缺乏弹药来源的土造步枪淘汰,升级地方武装的战斗力,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队行动。这些意大利步枪我们放在仓库里面,还需要大量的人员保养。尤其是弹药,再不使用掉可能要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