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只见一阵青烟缕缕,老妇人竟凭空从她手中消失了。
她心中一惊,四处环顾,正琢磨这是什么法术,却见周围聚集了不少路人,对她投来诧异的目光,窃窃私语道:
“这尼姑在跟谁说话?”
“没看到人啊,别是发癫了吧。”
“嘘,她在看我们,快走快走,癫子可不敢惹……”
昙音:“…………”
昙音正百思不得其解时,县城附近一农户家中,正在指点劁猪之法的法顿,也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老妇人。
这老妇人一身青布衣,发髻打理得纹丝不乱,提着一只竹篮,篮里装了一堆梳子。
她打量了法顿好一会儿,就在后者以为,自己要解释一番劁猪是出家人的美德,只有让食物更美味才不辜负它们的一生时,老妇人开口了。
她慢悠悠地说:“和尚,你要不要买我的梳子?”
法顿摸了摸光头,最近是长出点青茬,但也不至于被人误会要用梳子了吧。
他双手合十,正要拒绝,却被老妇人直接抛了一把梳子,他下意识接住,听到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损毁?请用这梳子,梳一梳头吧。”
法顿正要好好解释一番和尚这个词的意思,一抬头,老妇人已经没了踪迹。
他疑惑地询问身旁农户,却见那农户骇然道:“有,有人来过吗?”
法顿再次摸了摸光头,想了想,摊开手心梳子,看到其上刻了行秀丽的小楷,是一句截搭诗:
“昼短苦夜长,慈母盼儿归。”
县城外,一座荒废许久的乡野小庙中,一名鹤发赤眼、面容艳丽的跛脚道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若是李昼等人在此,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容貌竟与那崔王孙有几分相似。
跛脚道人抬头望了望庙中早已堆满尘土的神像,嘴角扬起,以一种充满韵律的声音轻声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
随着他诵念结束,庙宇中起了一阵风,经年的蛛网沙尘被这股风轻轻吹走,小庙竟恢复如新,神像前更是多了三炷香。
青烟在面容俊美、身着王服的神像四周环绕了几圈,回到跛脚道人面前,凝聚成一颗灰不溜秋的果子。
这果子只凝聚了半息,便无以为续一般,再度化为青烟,杳然飘散了。
跛脚道人皱了皱眉,自言自语道:“已有花姐之死、珠儿之迷、阴教之怨在前,承负报应却还不够,要想更进一步,恐怕不能再这样小打小闹了。”
他说话时,身着王服的虚影飘荡在旁,看模样,与端坐台上的神像一模一样。
这虚影人头旁,又有豕、狗、羊、马、鸡五颗头时隐时现,竟然正是由崔王孙请出,在胡府害人的五通神君,木下三郎。
只是这木下三郎明明是神主,在这道人面前却畏畏缩缩,一句话也不敢说,见跛脚道人陷入沉思,才小心翼翼飘向神像。
就在他飘到神像附近,面露喜色之时,跛脚道人却在此时一抬袖袍,将虚影直接收入了袍中。
“娘亲,我在这……”
虚影的话没能说完,掐断在了跛脚道人袖袍之中。
接着,他转身出了小庙,深一脚,浅一脚,没走几步,便换了衣着相貌。
第22章 贫尼略懂些拳脚
“阿弥陀佛,尊者也来了。”
“秃驴,你怎么也在这儿?”
胡府门口,法顿与昙音撞了个正着。
两人对视一眼,各自别开眼,少顷意识到什么,又无奈转回来。
“秃驴,”昙音沉吟,“你是否也遇到了一个古怪的老妇人?”
法顿捻动佛珠,点头说:“尊者果然也是。”
原来,两人在老妇人消失后,各自用自家手段,查探了一番此人来历。
查探结果竟然都是指向胡府。
“看来,今天胡府发生了大事。”昙音望了眼警惕的门房,一马当先地走上去,自报家门道,“贫尼法号昙音,从京城野鹤庵来,遵从师命,入世修行。我观贵府乌云罩顶,近日可曾遇到古怪、邪异之事?”
门房闻言,心知昙音原是个有道行的,连忙改了态度,恭敬回礼道:“师太有所不知,我家今日确实被一只妖邪捉弄,险些坏事,好在有个小道长及时赶到,替主人降服了那邪祟。”
昙音一怔,下意识和法顿对视了眼,看到法顿脸上神情,便知他与自己所想相同。
法顿便问道:“请问这位小道长可是头戴玉叶冠,身穿青纱袍,容貌俊俏,身姿挺拔,一双眼睛好似狐狸,令人过目不忘?”
“正是,正是。”门房眼睛一亮,“大师,你认得小道长?”
法顿却是不置可否,念了声佛号。
昙音白了他一眼,对门房说:“我们不但认识她,还与她是至交好友,快让我们进去吧。”
老妇人说她不行,却能找到行的人。她找到胡府,解决妖邪的又是小道士——
那不就是说小道士比她行吗?
昙音磨了磨牙,满心不服气,她倒要和小道士斗一斗法,看谁更强。
“你们要去找小道长?”门房一愣,“可是,她已经走了呀。你们是她的至交好友,她走以后,却没去找你们吗?”
昙音:“……”
法顿:“……”
不管怎么说,最后门房还是把两人放了进去,并且领到了家主恒娘面前——
胡员外得了失心疯,已被新家主送到偏院静养了。
恒娘听闻两人来意,连忙叫人上茶,将家中发生之事简要说了一遍。
听到昙音和法顿说,两人与桂花科社也有一番渊源,不免感慨:“果然是无巧不成书啊。”
昙音点了点头,犹豫片刻说:“那老妇人哭诉,她的孩子被抓走了,这件事又与你家的事有什么关系呢?”
“贫僧所收到的梳子上,刻了一句截搭诗。”法顿取出木梳,恒娘与昙音探头来看,恒娘缓缓念道:
“昼短苦夜长,慈母盼儿归。”
昙音指着后半句说:“虽然我遇到的老妇人与秃……和尚遇到的,穿着打扮不太一样,但应该是同一个。她们都在找孩子。”
“却不知前半句是何意。”恒娘苦苦思索,“她走失的孩子,难道被卖到我家了吗?可我家最近并未出现过孤儿……等等。”
她脸色一变,对昙音与法顿道:“两位大师,我记得那妖邪要请的神主有两位,一位是木下三郎,另一位却是他的母亲,名为太姥。但在整个仪式过程中,我们都只见到三郎,却未见太姥露面。”
昙音听出她言外之意:“难道那老妇人,竟然是木下三郎的母亲?”
法顿补充细节:“那老妇人特地说,身体发肤,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