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若论鬼修功法,非九幽莫属,看来,还是要去黄泉之下走一遭……”
黑无常右眼狂跳,在宗主说完之前,上前一步:“这不是巧了么,我上来前,随身带了好几本鬼修功法,宗主请看。”
足足七八本鬼修功法,从黑无常怀里掏出来,宗主·李昼推到聪儿面前:“要是都不合适,我再带你……”
“还有。”黑无常又连忙翻出五六本,笑道,“总有适合小仙师的。”
聪儿看起来才不到三岁,实际上加上滞留人间的日子,也有个十岁上下了。
娘和奶奶看不到她的日子里,她飘在巷子中,跟着几个开蒙的孩子读书,因是鬼魂,不需要睡觉吃饭,还比普通孩子读书进展快得多。
这一部部神通功法,她字都是认得的,只是要完全理解,还是困难了些。
她仰头看了看师尊,余光又瞟了眼季蕤,既然季蕤的剑要自己去取,那她要修哪门功法,也理应她自己选择了。
她本就资质平平,能被师尊收入门墙,已是天大的机缘,又怎么能懒怠,堕了师尊的名头?
聪儿向黑无常问道:“不知可否容我阅览一遍,再做挑选?”
黑无常连连点头,心想,就算你全拿走也无妨,只要别让你家师尊下地府就行。
见聪儿像是能自学,宗主·李昼真是无事一身轻,万一人家不能自学,要她去教,她还要先认全书上的字才行。
她刚刚匆匆瞟了一眼,就看到好几个生僻字……
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剑客·李昼便再度化作一道清光,回到了山巅,表面练剑,实则挂机发呆。
宗主·李昼点击了【是否结束本次模拟】的【是】,留下一句“有事通禀”,便消失在了众人眼中。
众人面色各异,心里产生了众多想法,唯有一条十分统一:
又要有妖魔倒霉了。
被留在原地的白犬急得转了好几圈,宗主出门,怎么连它都不带?
要是它连当坐骑的用处都没有,夺天宗还有它的容身之处吗?
殊不知,李昼可没有像大家想得一样,云游四方,游戏人间。
本质上是个宅女的李昼,从自己的婴儿身体里醒来,还没来得及找到香香娘亲,就听到头顶响起一声闷雷。
她睁开眼睛,看到窗外哗啦啦降下暴雨,仿佛天漏了个洞,有人往洞里倒水一样。
这雨比她出生那天还大,李昼皱了皱眉,爬下床走到门口,水珠乱溅,没一会儿就打湿了她的肚兜。
积水从门槛外漫进屋里,一团墨黑的头发,在水底若隐若现。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ū???ē?n??????②?5???????M?则?为????寨?佔?点
四周安静得过分,除了雨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
李昼低下头,看了看没过脚踝的水,向那团晕开的头发伸出了手。
第57章 她一直是不浪费食物的好宝宝。
京城, 政事堂。
皇帝面前摆着几本奏折。
第一本是牛典签的折子,略过开头歌功颂德之言,正文如此写道:
“……窃查驷州司马元三奇, 临阵怯战,勾结夷寇, 私联妖魔,论罪当诛……”
“……如夺天宗薛静真、公孙赢诸恶,行左道邪法,煽惑人心,潜毒于社稷之中……”
“……刺史蒋释古, 亦与妖人沆瀣一气, 驷州上下,竟只知夺天宗,而不知圣天子……”
“……事关重大,微臣不敢擅专,据实缮本以奏,伏乞陛下圣裁。”
第二本是蒋刺史的折子,详细讲解了犬夷一战如何动员守城将士,坚壁清野, 而犬夷如何召请天神,夺天宗公孙赢如何及时雨一般,从天而降, 将一场泼天大难轻易化解。
蒋刺史最后写道:
“……昌宁公主亲至战场, 劝勉降寇, 犬夷军感念皇上恩纶迭沛, 悉服从王化……”
“……盖因犬夷王庭不逊,屡屡反复, 昌宁公主泣言,侍奉父母,当以良言相劝,驸马既死,她更应孝敬尊长……”
“……欲领五千降军归犬夷,恳求犬夷王,勿与民心为背,自失自误……”
两本奏折,讲的是同一件事,关注点却极为不同。
尚宫裴霁宰侍奉在旁,轻手轻脚添了碗茶水,眼皮都没往上撩一下。
早在紫宸殿中,皇帝收到驷州急报,已经对牛典签的直属上司吕太监发过一回火。
此刻到了政事堂,在一众宰相、尚书面前,却又不置一词,只是将奏折放在一旁,便继续看接下来几本。
这使得听说天子对吕太监动怒,连忙想要为昌宁公主与蒋刺史助一把力的大臣们,又惴惴不安起来,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接下来的奏折里,一本是封州刺史上报,州内已有七县被旱灾,水源断绝就在眼前,百姓存粮几乎耗尽,唯有开仓放粮,以解燃眉之急。
另外,各县城均已着手祈雨之事,只是有一群自称帛道的修行人士,四处宣称,能以煞生血食祝祷,请俗神降雨,虽然目前还只是供奉猪牛羊等牺牲,未成气候,但不能不派出缉妖使,监察其行事作风。
另一本则是池州缉妖司八百里加急,池州境内一十八县突逢暴雨,兵民淹毙者不知凡几,似有妖邪从中作梗,还在稽查之中。
因为这场暴雨引起的水患,各地蛰伏的妖魔鬼怪蠢蠢欲动,缉妖司人手不足,急请邻近州府支援。
“北有旱灾,南有水患。”皇帝忧心忡忡,垂问众臣,“可有为朕分忧者?”
坐在最前方的左相、右相悄悄对视一眼,左相起身行礼,神态恭敬地说:“封州山氏,世袭祈雨术,或能征召山氏俊才,破解旱灾,安抚百姓。”
皇帝眉头稍松,点头赞道:“大善。”
右相闻言,心中一定,亦上前行礼说道:“夫椒何氏,祖居涂河之畔,精通治水之术,陛下若召何氏襄助,水灾何愁不去?”
皇帝眉心完全舒展开:“既如此,速召山氏、何氏,令其族中能干之人,任祈雨官、治水官,待灾情缓解,再论功行赏。”
左相、右相及身后群臣,仿佛有荣与焉,眉眼间均有喜色,齐声称喏。
似乎因为各地灾情能够控制,皇帝才有心思去看西南兵事,她重新取出蒋刺史奏本,却没有管牛典签的折子。
“昌宁公主心怀大义,蒋释古却不知兵,两位宰相回去,商讨个能领兵的大将军,替朕、替昌宁公主,去犬夷王庭走上一趟。”
这是相当于白送的军功啊。
陛下果然开始疑心宦官,倾向士族了。
一众臣子心中雀跃,左相、右相接下旨意,退朝后,分别联系山氏、何氏,与门生党羽商议,要推出哪个将军,才能对抗左相/右相的可能人选。
两边都忙着打压宦官,同时把空出的位置用自己人补上,却不知道,身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