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蕙的话很不好听,儿子们心里骂她——嘴这么毒,怪不得生不出孩子,一个没孩子的孤老太太,有你受的那天。
直到老爷子去世,都是明蕙一人照看。老爷子喊痛的时候,明蕙劝他,你就知足吧,你现在还有我照顾,以后我还不如你呢。老头子慢慢看清了儿子们的靠不住,清醒的时候也觉得对明蕙不起,劝她说你长得年轻,说你四五十都有人信,我走了你好好找一个人嫁了。明蕙苦笑,都要入土了还要嫁人,是嫌苦还没吃够么?你要真觉得对不住我就把你那半个院子全给我,我看在房子的面上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什么。
明蕙说到做到,老头子最后一顿饭吃的是明蕙给他做的鸡汤。
老爷子去世的时候,儿子儿媳们哭得声嘶力竭,明蕙一滴泪没掉,人们都说半路夫妻比儿子是差远了,老爷子生前没白疼儿子。
乡下讲究合棺,老爷子和他的前老伴葬在一起,这是生前就说好了的。下葬的时候,明蕙也没掉一滴泪。按理是该哭的。她看着坟地想,以后自己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老头子去世后,儿子们为房子又闹了一场,好在明蕙留有遗嘱和录音。
乡下老人最怕的恐吓是,得罪儿子,没人给养老,又没退休金,不指望儿子指望谁呢?可明蕙不怕。
久病床前无孝子,别人的亲儿子尚且靠不住,何况她的继子们。她只盼着能动的时候多动动,像她这种人,最好的结局就是速死,老天要是不成全她,她就自己成全自己。这种话不适宜说给外人听,于是只能不说话。别人跟她说十句,她只回一句,渐渐地也觉得没意思,于是大家都说明蕙越来越独。
老三最终租了村里另外一户的房子,按年给租金,这之后,虽在一个村里住着,老三见了明蕙连招呼也不打。明蕙乐得清静。
村里传拆迁,她就知道清静日子又没几天了。
明蕙这几天晚上一直睡不着觉,梦里不是几个孩子跟她抢房子,就是当年离婚回到家里,母亲含着泪同她说,家里没她住的地方,还是趁早再寻个人嫁了。醒来就去翻遗嘱,生怕遗嘱没了,她的房子也没了。
明蕙把遗嘱复印了几份,交到村委会存证。
不出明蕙的意料,大儿子在客套几句之后果然把话拐到了房子上。
“妈,拆迁这个也得看人头,您一个人住在家里,分的肯定没别人多。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把户头迁回来,要是能迁回来,还能多分一些。”
明蕙仍旧缝老虎枕头,低着头同大儿子说:“拆迁这种事不过就是传传,咱们这村子地势也不好,拆了干什么?再说你是非农户口,迁过来也没用。”
“这个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们不是希望您能分个大房子嘛。”
明蕙依然保持着刚才的语调:“就算真拆,我自己一个人不管多大都够住。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就不用费心把户口迁回来帮我分房子了。”
大儿媳开了腔:“妈,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介意。听说隔壁老陈要给您介绍老头子,老陈这个人,不着四六,您别搭理她。现在老头子找老伴,就是找不要钱的保姆。等您真病了,不还是靠几个儿子照顾你吗?”
明蕙微笑,原来是敲打她,怕她再婚把房子带走了。她笑道:“你不用劝我,我宁可马上死了,也不会再结婚。我照顾老头子照顾得够够的了。”
她这么一说,儿子儿媳反倒说不出话来。过了会儿,两人往回找补:“我们都知道您对爸有感情,我们也没别的意思,您千万别多心。”
明蕙开门见山:“你们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们以后要是给我养老按月给我生活费,等我没了,这房子不管拆不拆,指定给你们哥仨。要是你们怕我活得太长,给生活费太不划算,我也能理解……”
“妈,您这是说什么?”
明蕙话锋一转:“外面都传你们一年给我几万的零花,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出去的。我一年也用不了几万,一万就够了,你们兄弟几个商量商量,要不要出这个钱。出的话,咱们写个字据,以后就按这个来。要是不出的话,这房子以后就跟你们没关系了,我得卖了赚个棺材本。”管这些儿子要钱并不容易,老头子没去世的时候,不仅不管儿子们要钱,还拿自己的退休金贴补他们。明蕙没打算要钱,只是看不过儿子们打她房子的主意。
大儿媳听了马上同明蕙诉苦:“我们是驴粪蛋表面光,看着光鲜,实际上困难就别提了,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不像您在村里,粮食都是现成的,能花钱的地方一个巴掌数得过来……”大儿子打断了这诉苦,“不管我们有什么困难,既然妈提了,我一定跟我两个兄弟商量商量。我觉得户口能迁过来还是要迁,总没坏处。”
明蕙抬头看了眼钟表,起身送客:“饭点到了,我也没好的招待你们,就不留你们了。”
儿子儿媳尴尬笑笑,又拿起他们买的养殖参说:“妈,您别忘了吃,这对您的身体有好处。”
等人走了,明蕙打开电视,有关林宁山的节目已经过去了。
她的手指感到一阵刺痛,低头看,才意识到刚才缝东西的时候针扎了手指,流了血。
明蕙从抽屉里翻出一张叠的很好的书页,早已泛了黄,里面有林宁山的回忆文章。文章里的她跟现在的她完全两样。她想起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到乡下吃野味,感受幻想中的田园生活,他们喜欢的乡下人不过是他们想象中的乡下人。年轻姑娘和六十岁的老太太也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