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定四郡】</h1>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轩辕大象、考拉来了、无未来限可能、噬日魔)
~~~~~~~~~~~~~~~~~~~~~~~~~~~~~~~~~~~~~~~~~~~~~~~~~~~~~~~~~~~
当马悍追击曹操时,东边的太史慈也没闲着,向江东军发动一系列猛攻。
八月二十五,龙狼徐林军占领吴县,俘吕范,斩孙翊。而管亥与陈登联合,也已攻陷丹徒,进逼曲阿。
吴县陷落后,因吴郡空虚,江东军主力未归,徐林军趁势大肆出击,以三日下一县的速度,半月之内,将毗陵、曲阿、阳羡、乌程、余杭诸县悉数收入囊中。
此时孙权已率大军返回江东,顿于丹阳郡的宛陵。此前一路上他一直担心乌程孙氏上下千余口的安全,到得宛陵,见到舅父丹阳太守吴景,得知已抢先将孙氏阖族接来,心下大石方才落地。只是惊闻三弟孙翊之死,四弟孙匡一掌已废,不禁悲从中来。
此时孙权实在太过年轻,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政堂,都严重缺乏威望,偏又逢大敌当前。于是孙权果断依兄长遗言,将政事托付于张昭,军事全权交由周瑜指挥。
当周瑜接过兵符时,那一刻,心里只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至九月中,马悍已控制九江全境,北面乐进也已重占豫州,稳固了后方,正与朝廷派出的地方官及后援守军交接,以便腾出兵力,南下支援大将军。
太史慈占据吴郡后,将吴郡转交由吕岱率领的第二梯队接管,自与管亥合兵。水陆并进,溯溧水而上,进逼溧阳。
此时孙权在丹阳的兵力,除了原本的万余人船之外,尚有孙贲、孙辅所率的五千步卒,程普、孙河所率的一万五千余兵马,加上吴景的五千余丹阳兵。可以说,整个江东的孙氏精锐,全集中在这里了。
太史慈、管亥全部兵力不过万余人,不及江东军三分之一。自然不敢贸然进攻,他们所要做的,只是给江东军施压而已。
不久,马悍亲率李典、甘宁,水陆兵马共计一万五千余人,进军历阳,屯兵江右,摆出随时要渡江合击的姿态。
紧接着,陈登也奉命率三千水军渡过长江。从北面压向丹阳。
此时的江东军,虽有近三万余兵力,但却陷入了三面包围的不利态势。江东军内部,就战与撤。展开激烈的争吵。
以张昭为首,包括吴景、朱治、孙静、虞翻、孙贲、孙辅,都主张撤离丹阳,退往会稽。以摆脱三面被围的险境。而马悍收取丹阳、庐江诸郡后,必先求稳固,而后方能南下。如此可得喘息之机。立住脚跟,再徐徐图之。
以周瑜为首,包括程普、韩当、黄盖、周泰、蒋钦、宋谦、董袭、陈武、吕蒙、潘璋等一众武将,俱主张一战。他们认为若一仗不接,闻风而遁,非但伤士气,更打击信心,非常不利于今后的抵抗。而且从总兵力上看,江东军还略占优势。
是战是撤,双方各有理由,争执不下。孙权看在眼里,苦在心头,试想若兄长尚在,如何会有这等局面?无论战撤,一言而决。
就在江东众争执不下时,接连发生了好几件事,最终使争执的天平,倾向保守派。
首先,江东势力也象曹操一样,陷入大义危局。
九月下旬,马悍终于等来了天子诏书,旋即公告天下。斥责江东孙氏,包藏祸心,拒不受官爵,图谋割据,糜烂地方,今奉天子圣意讨之云云。
孙权等江东众闻之,当真气歪了嘴。曹操无故攻你马悍,被斥为谋逆;你马悍无故攻我江东,却说我割据(貌似也没说错)。这简直、这简直……江东众想了半天,也没整出个合适的词形容。
不过,马悍倒有个形象的说法:双重标准。
没错,这就是双重标准,你当“挟天子以讨不臣”是白说的?天子在握,大义在手,想打谁就打谁;没理由就找理由,没罪名就安罪名。只要实力够,讨伐的借口不用愁。
其次,陶氏兄弟发挥自己家族的影响力,陶商潜回丹阳(陶谦故里),策动守军举义旗,杀掉江东守将,并接应马悍大军渡过长江,攻占石城。这直接打乱了江东军的整体部署,尤其此二城一失,完全割裂了宛陵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等诸县的联系,半个丹阳郡尽失。
最后,四面合围来了——江东孙氏的生死大敌,江夏黄祖,趁火打劫,派遣其子黄射,率五千水军,顺长江北上,从南面攻入丹阳,烧杀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