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抿了抿薄唇:“十年前你就预料到了会有今日的局面?”
寒苓轻轻摇头:“我想说,这是我留给自己的一条后路,你信吗?”
弘历叹了口气:“你该为永玺的名份着想。”
“四哥,咱们闭门私语,如果先帝没有走在母后皇太后的前面,我敢笃定,他也不会为了你这个秘建皇储册立圣母皇太后为继后。”寒苓顿了一顿,“而且,我希望你许我一份独一无二,后世提到乾隆朝的皇贵妃,只有娴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一人而已。”
“苓儿,我们相识二十四年,相伴十二年,我到如今都没看透,你究竟对我存着一份怎样的心思。”弘历按了下额头,“可悲,我知道你并非谦逊退让,你是真真切切不愿意做我的皇后。”
乾隆十年五月初五未时三刻,富察皇后驾崩于长春宫。
富察皇后的一生,于妇人间贵徴已极,身为嫡妻,终皇后之世受制皇贵妃,皇子二人尽数夭折,其可羡、其可悲、其可怜不免令后人唏嘘慨叹。
逝者如斯,以富察皇后的过世为分水岭,前朝后宫同时掀开了新的篇章。
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诚仁皇后驾崩,因值三藩之乱,康熙皇帝专降圣旨,免各省举哀丧仪,其后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如京治丧。
皇帝专宠娴皇贵妃,主事大臣本欲援引旧例举办国丧,弘历揽奏大怒,将所有总理王公尽皆革退,又以“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为名,抛开本朝《会典》,以《大明会典》为例,命外省官员照京治丧,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二十七日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服丧,就大清而言,尚属空前之举。
籍此为引,皇帝亲定谥封,钦赐大行皇后谥号为“孝靖皇后”,拨巨资挪盖停放棺木的观德殿、静安庄,连同丧仪支出,耗费银钱数以百万计,在世人面前展露出了一位追思发妻的重情天子形象。
在前朝后宫因为弘历的举动生出“皇帝懊悔亏待皇后,必有所为施加娴皇贵妃”的推测的同时,弘历终于露出了“大清□□者”的政治獠牙。
首当其冲的是皇长子和皇三子,以“嫡母崩逝,无哀慕之诚”为名,弘历严旨斥责,当众发出“此二人果不可承续大统”的定论,皇长子永璜的该管师傅、谙达、侍读尽受处分,连同治丧总管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领侍卫内大臣来保亦因失职之罪罚去三年俸禄。
紧随其后,弘历开启找茬模式,因于翻看皇后册文时发现“皇母”的满文译文误写为“皇妣”,登时勃然大怒,将礼部堂官锁交刑部治罪,又因刑部拟刑过轻,责备其“党同徇私、故意宽纵”,遂将刑部全堂问罪,诸百官胆战心惊,惶惶难以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