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清后宫—继后本纪作者:圣手镇九州
第277页
寒苓点了点头:“皇上,这奴才虽然无礼,一番话还算讲的明白,祥嫔素日娇纵,也有些着三不倒两,说她有心毒害贵妃,臣妾未必不信,但要这样明火执仗的下手,连三岁的孩子也不会这样办的。”
弘历面沉如水:“人参呢?”
祥嫔支吾回道:“嫔妾当是万岁爷的恩典,方才便已经熬成参汤自己服用了。”
弘历抬一抬下巴:“给她瞧瞧。”
刘瑞林奉旨问脉,很快便有回音:“祥嫔娘娘火气极盛,确实是服用大补之药的脉象。”
舒妃“哼”的一声:“这还用看吗?祥嫔的鼻子还是红的,怕连鼻血都流了不少吧?”
弘历又问:“还有谁经手了首乌?”
不过是一天的事儿,李玉记得门儿清,跪在地上答道:“皇上,自果郡王送来,只奴才一个人经手,过不半日就交到了祥嫔娘娘的手中。”
“倒把他给忘了!”弘历厉声讯问道,“弘曕呢?”
果郡王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因为一株首乌,被卷到了“谋大逆”的案件之中。
当然,这位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先帝老来子是解释不清楚的。
皇帝有两个本能,第一,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二,保住自己的龙椅。这两条在乾隆爷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若是有心有意,果郡王弘曕同时触犯了两条忌讳;若是无意为之,毕竟危及到了皇帝的人身安全,不管怎么说,以眼下的结果来看,都够他喝上一壶了。
寒苓全程沉默,她也有沉默的理由:皇帝如果有个万一,最大的获益者十有八九是她的亲生儿子永玺,既然身负嫌疑,自然不便蹚进这池浑水之中。
事情明明白白放着,弘历宁愿相信弘曕是无辜的:不管祥嫔是否无辜,妃嫔之间明争暗斗,总强过郡王弟弟杀兄弑君——他丢不起这个人。
思虑再三,弘历没有扩大事态的意思,贵妃的官方死因是薨于时疫,除以密旨,命傅恒、永瑛严查真相,知情人全部都已封口,祥嫔被禁足的罪名是“忤逆皇后,险些贻误皇帝病情”,果郡王也关了起来,理由是“轻忽时疫,至于蔓延,几乎危及太后、皇帝安危,事后隐匿不报,心存侥幸之念。”
御驾驻跸行在,不便为贵妃立时举哀,皇帝降旨,追谥贵妃为“淑嘉贵妃”,一应葬仪,比照纯懿贵妃办理。
皇太后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但皇帝不说,她也不好主动去问,见着儿媳,不过说一句“又教你受累了”而已。
金贵妃一死,四妃中的骑墙派彻底倒向了景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