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一期入学共十人。和珅里面年纪最小的,最大的已有十三了。
咸安宫学制五年,期间还有许多考核,待年满后,有一次大考核,考完了之后再根据成绩或授官或另谋出路。
和珅想踏踏实实在咸安宫学习,然后考取笔帖式去部院为官。他想走正经的途径,不想像上辈子那样往万岁爷跟前钻营。所以他入了咸安宫后,就每日晨起暮散,安安静静的学习,完全没把心思放到别的地方上,更没想法儿要去‘接近’皇上。
就是心里头偶尔惦记冯之溪,会多放些心思在冯家,也会多放些心思在英廉这个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身上。
毕竟咸安宫也归内务府管,只是咸安宫主管指定了内务府旁的大臣,和珅入学有些时日里,也并未瞧见过英廉。
但他不去接近皇上,却并不代表着皇上会忘记他们这群刚刚入学咸安宫的八旗子弟。
乾隆素来很重视咸安宫官学,听说这次入学了十个学生,又想起自己已许久没有去咸安宫查验学生们的功课了,便在这日午后用了午膳后预备摆驾咸安宫,想同学生们说说话,问问他们的功课。
乾隆要来的消息提前传遍了咸安宫,清书房汉书房里的学生们都是严阵以待。
教习们也都聚在厅中,静候乾隆的到来。
内务府的人都到了,和珅在厅侧就瞧见了英廉的身影。
和珅年纪小,又是刚进来的,就直接坐在了右列靠窗的第二个座位上。那地方视野好,又靠近窗子,空气也是很好的。教习们也都能照顾到。
他挺直了脊背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总觉得那边的英廉好似有意无意的在看他,只是每回他的目光悄悄追过去的时候,又没同英廉的目光对上。
乾隆踏着细碎的阳光进来,明黄的龙袍与窗外的残雪相映,耀眼的让每个人都是一阵目眩。
厅中所有人跪下给乾隆问安,乾隆抬手免礼,叫了起。
乾隆显然心情很好,环视众人一圈,便笑道:“朕听说,你们新进来的学生里有学问极好的,来,有无自荐者,朕来考校考校。”
厅中无人起身,可所有人的目光却都悄悄落在了和珅的身上。
此子进学不过数日,不论是清书房还是汉书房的教习,包括弓马骑射及习用火器课程的教习,都对他赞不绝口,说和珅极其优秀,对他都抱有了很大的期望。
乾隆要考校优异者学问,那自然是非和珅莫属了呀。
就连众学生们的目光,都定在了和珅的身上。
站在和珅旁边的吴省兰都激动的脸蛋发红了,但当着乾隆的面又不敢放肆,只能强自忍着,但他的目光如有实质,只怕是要动手拉扯着和珅站起来了。
和珅微微垂眼,充耳不闻,压根没有要起来的自觉。
这个风头,他不要出。
尽管他自进咸安宫起,就没有压制过自己的实力,该会的就是会,哪怕被誉为不世出的神童也没收敛过半分,但这个风头,谁爱要谁要,反正他不要。
第16章大喜
和珅不动,可也不能让场子就这么冷下来。
乾隆的兴致很高,厅中在一瞬间的静默之后,就有教习同和珅旁边的学生对了眼神,然后那学生便自告奋勇的站了起来。
和珅瞧了一眼,认出是他们这一期的那位已有十三的少年。
那少年是上三旗的,学问人品都是不错。他一站起来,乾隆就高兴的笑了笑,饶有兴致的开始问这少年都学了些什么,会些什么,如今都读了些什么书,然后从中择出些问题来问他。
一开始那少年答的还挺好的,但问起四书五经,这少年就开始磕绊结巴起来,答的就不是那么的顺畅了。
乾隆还没怎么样,那少年和教习们却开始紧张起来,就这么一紧张,厅内的气氛就不大好了。乾隆倒是还想问,可与皇帝对话的压力和答不上来的紧张令少年把明明知道的知识都忘了,在答错了乾隆一个问题后,少年怕的话都不敢说了,慌忙跪下给乾隆请罪,可整个人却抖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就这么一瞬间,厅中忽然就静了下来。
乾隆眼中笑意慢慢淡去,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众人。就在所有人心中擂鼓,膝盖一弯预备集体跪下请罪的时候,外头有禀报,说云南的加急奏本到了。
乾隆抬手宣人进来,奏本送到跟前,乾隆打开奏本来看。
云南来的奏本,写明了所押缅甸要犯脱逃,这是主事官员奏报及请罪的折子。
乾隆心情本就有些不悦,一看这奏本,眉头就跟着皱了起来,他将读完的奏本往书案上一掷,冷哼一声,冷笑着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龙颜震怒,被打断的请罪在乾隆话音刚落后立刻进行了下去。
满满当当一屋子人全都跪下了。
要说吴省兰怎么胆子大呢。他一直就等着一个机会呢。此时看见机会来了,他手脚也忒快,在跪下去之前直接就用手肘不着痕迹的撞了一下和珅的书案。
书案撕拉一声被撞开,在安静的厅中响起刺耳的声音,瞬间就把所有人尤其是乾隆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乾隆看见了和珅,微微挑眉:“你,有话要说?”
和珅跪着,低着头没瞧见乾隆的目光,但他看见了吴省兰的小动作,吴省兰动作太快他都没来得及阻止,乾隆一开口,他就知道乾隆是点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