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道:“时机选得晚了些。”
两人皆不解的看向她,周宁平淡的说道:“应该在二世停留的时间超过三刻钟时便离去。”
“哈?”项羽怀疑自己听错了。
韩信抬头,抿着唇认真的看着周宁,老师是在反讽吗?
周宁解释道:“你只考虑了我被召见时,若有不妙会采取行动,难道不曾想,若是阖县上下被迁责,我也会有动作吗?”
所以等她被召见之时才出门避祸,是走晚了。
所以先生不仅不不生气,还在帮韩信分析逃跑的时机问题?!项羽怒其不争的冲周宁吼道:“先生觉得他如此贪生怕死、忘恩负义的行为是对的?”
韩信嘴唇微张,也很是诧异,听闻项羽此言,又紧紧的抿起了唇。
他确实是逃了,也确实是怕死贪生。
周宁笑道:“易地而处,若我是他,我也会选择避开。”
项羽的愤怒、韩信的惭愧霎时一滞,双双不可置信的看着她。
其实哪怕被项羽怒骂鄙视,韩信也没有后悔自己出门避祸的行为,只是他和项羽的行为两相对比,使他面对周宁时还是有些惭愧,不想周宁却将此话说得如此坦然大方。
“先生?”项羽不信。
周宁笑道:“既然无心先去换衣服,便都先坐下喝姜汤吧。”
两人在周宁左右两方坐下。
周宁笑道:“他不是不知感恩之人,而是不做无畏的牺牲。”
韩信和项羽不同,项羽出身贵族,是长子嫡孙的身份,天生双瞳使他从小被长辈重视、族人敬重,自身又天生神力,从未受挫的他不知道什么叫做隐忍和克制,他满腔热血,一身钢骨,爱很干脆,恨也直接。
他的自尊骄傲比他的性命还重,所以他宁死不肯过江东,所以死前他言“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
不是他用兵打仗有过错,不如谁,而是老天要他失败,要他死亡。你看他到死前,都不认为是他本身的能力问题。
所以,他对于生命的重视远远不如义气、节气、尊严、抱负,甚至他人对他的评价等等,他甚至鄙视为了性命放弃这些的人。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理解,项羽是直接出生在“尊重需要”这一层次,向着“自我实现需要”最后一层次需求努力的人。
而韩信,出身贫寒,蹭饭过活,见惯了冷脸白眼,所以他甚至能在面对胯·下之辱时面不改色、考虑后果,而后放下尊严,只为了息事宁人、平安无事的活着。
他连第一层“生存生活的需求”都是靠着隐忍艰难满足的,所以他最清楚生命的珍贵,他什么都没有,必须先活着,才能争取之后的一切。
这样的他,虽然年纪比项羽小,但心智要比项羽要成熟得多。
周宁看向韩信,信任的笑问道:“若是换一种情况,一命换一命,你会去吗?”
“哼。”项羽不屑的看了韩信一眼。
韩信看着周宁,抿着唇缓缓的点了点头,“去。”
周宁笑了笑,韩信的隐忍和理智其实和她很像,但他比她更有人情味,他更念旧情,也更相信人一些。
所以在楚汉之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和项羽都派使者拉拢他,他能一举定成败之时,他更倾向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邦。那时的他有实力自立为王,而且他的谋士也劝他自立为王,他也并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同时他也因为出生在需求的最底层,导致他想要的、贪恋的太多。
他想要权势,想要封王,也想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想要有个好名声,后来这些他也果然短暂的拥有了。
只是最后他又因为重情和信人,不设防的被萧何骗至长乐宫因恨而死,宗族夷灭。
所以,他其实是重感情的人,也是死于太信人。
他和她最大的不同,是他性善重诺,所以他推己及人的也相信了刘邦的“三齐王”“五不死”的承诺。即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然而他不知道大部分人记仇的时候比记恩清楚得多,尤其那人是帝王,而权势是帝王的逆鳞,触之即死。
周宁笑着垂眸,其实她也不是人恶论的信徒,她只是认为人心多变,将性命托付于信任,太冒险了。
所以,同样的情况,她会如何呢。
她会等,等双方交战,等项羽弄死了刘邦,再以为主报仇的名义讨伐项羽的残兵,如此名声、恩义、权势都有了。
所以,其实在场的三人,她才是那个真正的薄情人啊。
“这会都无事了,他自然说好听。”项羽冷笑道。
周宁将姜汤碗往韩信的方向推了推,她笑道:“我信他。”
“老师……”韩信喃喃道,既感动,又为自己刚刚的犹豫感到羞愧。
周宁笑了笑,又转头示意项羽先喝汤,她笑着为韩信解释道:“他没去,是想留待有用之身为我报仇,而不是逞一时意气陪我送命。”
虽然,她根本不在意她死后之事。
周宁笑道:“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也是明智之举。”
而重要之人生死关头,还能够仔细思考、冷静衡量,除了因为本人的性情和智慧外,也是因为他人的性命还不够自己的重。
周宁笑了笑,“你们只是因为性格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罢了,但是你们的情谊,我都是知晓的,并且也很珍惜。”
项羽仍旧不忿道:“先生就是把人心想得太善了,你怎么知道他以后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