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是个好苗子,不能再耽误下去了。”吴广铭说,“他数学卷子我看了,错的题都是不该错的,他知识点掌握没问题,态度是关键,不能让他自己糟蹋自己了。”
“您放心,这点我已经和他谈过了。”闻海指尖在桌子上敲了几下,“吴老师,您明面上别给他太大压力,小旗家里情况比较复杂,孩子心思重容易多想。”
“这我还能不懂,你放心。”吴广铭像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自己先笑了几声,“闻海,也不是我说的,白老师你还记得吧?现在也是柏云旗的英语老师。我俩刚刚聊了几句,我俩感觉一样,柏云旗和你高中那会儿可真像。”
闻海的手指僵在半空中,失笑道:“您别出息我了,我可是起五更爬半夜才勉强拿了个成绩,我要是有小旗这脑子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闻海你啊,太有自己主意了,看不见别人……”吴广铭不由感慨,“你也是个聪明孩子,自己把自己耽误了。”
“老师,”闻海的声音低了几分,“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
“是了,其实也没什么耽误不耽误的。人嘛,各有各的活法。”吴广铭笑笑,“柏云旗的事你放心,我这边不会掉链子,你做家长的也多注意点儿,我也看出来了,这孩子心思重。半大的孩子,做事哪儿能那么瞻前顾后的,做好当下事才是要紧的。”
他这话听着是在说柏云旗,闻海却隐隐约约听出了点别的意思,顾左言他应了几声,客气了一两句就挂了电话。
十月份在这里是个多雨季,从闻海的角度看过去,窗外的乌云赶集一样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天幕愈发低沉,风声猎猎,空气里一把粘稠的水汽。
杀人案出了岔子,刑侦队原本经过尸检和调查,认为是死者以贩养吸搞人体运毒,因为毒资谈不拢,正巧合伙人嗑high了把人杀了就跑路了,前几天柴凡文带人跨省抓捕,结果扑了个空,那合伙人用的是个假身份,身份的正主是个收容所里的流浪汉,家里人死完了,他自己脑子也时常不清醒,七八年没踏出过那个逼仄矮小的房间。
这案子成了悬案,“命案必破”四个字压在刑侦队上头,仿佛也预兆着一场山雨欲来。
各种凌乱的线索散在闻海的桌子上,没关严的窗户被一阵狂风猛然冲开,几张被随意扔在一旁的资料簌簌的吹落,晃悠悠地飘落在地,像是一地白色的尸骨。
闻海不耐烦地走过去,蹲下身子逐张捡起那几页资料,眼睛顺带扫了几行字,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从他迷云密布的心底冒了出来——“这流浪汉怎么这么瘦?”
按说这个想法是在扯淡,哪怕这已经不是万恶的旧社会,普天之下大概也找不出几个脑满肠肥的流浪汉,每天刨垃圾桶捡剩饭从生理角度来说也吃不成个三高。闻海在缉毒队当卧底时起初也是从小混混当起的,蹲在街角口抽烟时还和几个流浪汉攀过交情。其中有个快构得上“体重超标”的流浪汉告诉他,现在这世道,流浪汉也分两种:一种是职业型的,这种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被称为“流浪汉”了,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辖区,各自在各自的地盘上晃悠,如果不是真走投无路了绝对不会踏进别的街区内。如今社会都是“人傻钱多”,只要肯放下面子,一个人流浪全家能解决温饱。
“弟弟你看看啊——”那流浪汉夹着闻海给递的烟,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挥挥手,“这四条街区都是我的,要东西有东西,要人有人,你以后缺什么就告诉哥。”
年少无知的闻海:“……”
另一种流浪汉才是真正的流浪汉,居无定所,流离漂泊,没什么“小团体”和“规矩”,就他一个人和一件破棉袄,天盖地庐,风餐露宿,一条马路牙子都是他家,被人追着打了就换条继续睡。
闻海曾经也接触过这种流浪汉,大部分不是活的。这种人几乎熬不过一个冬天,被人发现时已经冻僵在了某个小角落,来不及看见明年开春的迎春花,没家人又没钱,埋都没地方埋,他自己死了安生,给活着的与他不相干的人留了一大滩麻烦。
闻海盯着眼前的照片,照片是柴凡文直接电子版传来的,他喜欢看纸质材料就打印了出来。照片里的流浪汉麻木地看着镜头,几乎找不出属于人类的情绪。颧骨高高凸起,额头上一条蜈蚣一样的长疤,头发油腻腻的,看上去收容所的人对这种“老油条”也是爱答不理的态度。
吸引到闻海的是那种极不正常的体型和松弛的皮肤。这人的瘦并不像是长期忍饥挨饿的消瘦,更像是病痛的折磨导致的突然暴瘦,四肢的关节突出分明,周围皮肤浮肿的同时还有带着淤血一样的青紫。
翻到下一张照片,是那个流浪汉的面部特写,脸色贫血一样的苍白,隐隐泛着灰白色的死气。这张照片把他目光中的空白放大成了一片荒芜,没有思念也没有痛苦,苦难磨尽了他为人的欲望,只剩下一条死路,路口却还写着“此路不通”。
“柴哥,你现在在哪儿?”闻海迅速整好了地上的资料,掏出手机给还在当地搜寻线索的柴凡文打电话,“离那个收容所近吗?”
“什么?”柴凡文好像是在一个菜市场,各种萝卜白菜的叫卖声几乎盖住了他的声音,“蚊子,你大声点!我这吵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