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时间,林娜已经熟悉了需要干的几样活儿的规律。让本以为林娜会提前离开的许风大失所望,她不仅没有提前走,而且还打电话叫来一个闺蜜。一个外貌不低于九十分的女孩,就那么突然的就出现在了许风面前。
她叫宋璐,是林娜的好朋友。是那种要多好就多好的朋友,好到谁见了都会以为她跟林娜有点儿什么的程度。而她们俩却从来不会解释,谁想误会就让他去误会好了,只要她们俩过得逍遥自在就行。
宋璐的出现,的确让林娜的心情好了不少。也没有那么多跟许风较劲的时间了,她似乎已经适应了干农活的生活节奏。早上很早就起床,晚上很晚才睡觉。虽然还会累得腰酸背痛,只不过再也没听她发过牢骚。
这本来对许风而言是件好事,反正都是林娜自己选的。多在家里待上几天,许风也能多省心几天。
越是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在林娜在许风家待得第五天的早晨,吃完早餐的林娜突然说要换了地方体验生活。询问许风附近有没有更加落后的村子,她想去那些地方看一看。
这次许风倒是没有嘲笑林娜,不像上次她说要体验生活时,许风在心里嘲笑了她好半天。最后如果不是宋璐来了,兴许许风还会继续在心里嘲笑林娜。
宋璐是跟林娜截然不同的性格,她特别的安静。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她说几句话,只有林娜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话。宋璐只是用微笑回应林娜,后者似乎也早就习惯了宋璐的回应方式。就这样一个说话一个微笑,却能这样保持一天甚至好几天。
真正算起来,许风所在的许家庄算得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了。虽不能说家家户户都是小康生活,但至少村子里没有一户需要救助。当初许勤当村干部的时候,已经用十几年时间改变了这一现状。
如果林娜早十几年来到许家庄,那根本就不用许风领她去别的地方。许家庄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全村五六百户人家的许家庄,当初没有一人拥有外来收入。全部都靠着家里的几亩地生活,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全都是靠着几亩地的收入维持。
许风对当时的情况记不太清了,但是他依然记得当初去地里干活时的情形。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或者三轮车,去地里收麦子割麦子。用拖拉机拉回家然后再用另一种机器把麦子和麦秸秆分离,最后晒干再拉到镇上去卖。
麦子便宜的时候七八毛一斤,贵的时候也就是一块钱多一点。年景好的时候亩产一千斤左右,不好的时候也就收个八九百斤。一亩地能种两季,麦子和花生是鹤山市绝大多数农民的主产农作物。
麦子一亩地的收成也就够两季的投入,庄稼人也就能收成一季花生。好的时候一亩地也能弄个一两千块钱,不好的时候一千块钱都够呛。再加上一家几口人的口粮和日常开销,还有家里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
走在离开村子的小路上,林娜突然问了一个很莫名其妙的问题。她一直没有听许风提起过她的爷爷奶奶,很好奇他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听到林娜这话的许风面无表情,半天都没有回应林娜。一直等到林娜再一次出声询问,许风这才不情不愿的说了几句。
别说是跟林娜,就算是已经成为了老婆好几年的王琳,许风也从来没有提过爷爷奶奶半句。那算得上许风的一块心病,在没有去到寺院的时候,许风一直都不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
有在大街上看见孙子叫自己而不理不睬的爷爷么,有从小到大没有抱过孙子一次,而是领着另一个儿子家的孙子玩耍的爷爷么。说到最后,许风都已经懒得回忆那些年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了。
没有就没有吧,反正他从小就这么认为,他跟别人孩子不一样。不羡慕有爷爷奶奶宠着的同龄人,更不羡慕闯了祸有爷爷奶奶帮忙说情的同龄人。他有三个师傅,对他比对自己亲儿子都好,这就已经足够了。
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许风终于带着琳娜和宋璐来到了那个村子。其实他也不能确定村子是不是跟以前一样。毕竟外面很多地方发展的都特变快,就算是他无比熟悉的鹤县,也在这几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索性没有让许风失望,他们这里的村子想变好很难。交通不发达又没有工厂,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不说,还会把这种习惯沿袭给自己的子女。
在许风印象里,他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外出打工这个说法。一家老小都在家里待着,最多也就是跟着附近的建筑队给人家盖房子。每天早出晚归挣点儿零花钱贴补家用。那时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出去打工,也没有人敢那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