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83章 229.未来国柱</h1>
若是把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盆放在桌子下面,虽然暂时看不见火光;但也可以预见在不久之后,火势定然会连带着整张桌子而越烧越旺。
这些幽北三路的本地百姓,大多都是一些乡野村夫,祖上数出几辈子去,大多也都是以渔猎、放牧为生的普通人。就算集合几个部族村落、也未必能找到一个识文断字之人。
而自从颜家族长颜无仇、与东幽满仓李、还有中山路的郭岭联合组建起了幽北三路之后,便有一些北燕与南康的落第秀才、行脚商人为了谋求生路闻讯而来,最后落地生根。
而这些识文断字的秀才与商人们,扎下了根基之后,也逐渐开始有人跟着他们习学华禹大陆之上的官话与文字。因为在此之前,整个幽北三路的记录文字与通行官话,都是晦涩难懂的萨满古语。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时间匆匆流过近百余年。时至今日,幽北三路通行的官话与文字,早就变成了那一门原本的外来用语。当然,这种转变是自然而然、运营而生的;并非是什么幽北朝廷的‘强制性规定’。
皆因为文字和语言,最基本的属性便是交流与记录的工具;而谁才有资格制定、究竟哪种文字和语言最为通行呢?答案也非常简单,国力。
既然幽北人想要用自己的草药、木材,去换取北燕南康的丝绸、布皮,就得不远万里地贩运货物、还要习学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就连吃喝穿戴、日常习惯等等琐事,都要效仿那些‘南人’作风,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对方的环境当中。当然,原本这些游商们,只是为了好做生意才勉强自己改变、没想到回家之后,反而被幽北的乡亲们高看了一眼!
长此以往,本人的虚荣心、再加上世人对于追逐财富的天性,无形中都在为这些‘外来文化’而鼓噪呐喊。久而久之,‘说南话、习南俗’,也从迫于生计、变成了‘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
至于原本的那种萨满古语,久而久之也就逐渐没落了。直到今日,就算在萨满教之中,能够阅读萨满古语典籍的巫师神婆、都是屈指可数的。
如今幽北三路唯一的‘官方指定委托培训机构’——三北书院,最初也不过一个落魄秀才创办的童蒙学馆而已;而初创者心中所图,也不过就是想凭着仅有的一点本事,给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挣出一口‘活命饭’来。时至今日,这间三北书院已经变成了幽北三路的‘最高学府’;无数的青年俊才、世家子弟们,都想要拜入三门书院的门墙以内。
普通人家的孩子,当然没法凑出那么一大笔束脩银子来;而他们最好的出路,便是找一个落魄秀才开童蒙,学到能看懂一些日常文字之后,再送到一位生意人手下学徒;出徒之后,也能顺理成章的也成为一名衣着光鲜的生意人。至于说读书这档子事嘛……幽北三路又没有科举考试,浪费那个银子干嘛?
不过,只要谁能掌握了读书人,也就掌握了朝堂之上的话语权。李登早年游学北燕之时,便已经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斥下巨资、翻修扩建起了整个三北书院。时至今日,幽北三路的副院长——倪醒倪安在,便是幽北三路所有读书人课业上的恩师;而副院长李登李齐元,则是这些读书人前途的依仗。
今日,闷坐家中正在为女儿守丧的‘李副院长’,便迎来了一些过府拜望的‘门下高足’。这一切的开始,便是因为从东幽老家赶来报丧的李三林,回转大荒城之后,李福便指挥着家中下人,把整个丞相府装扮成了一片雪白。既然打算做戏,总要做完全套嘛。
尽管此时此刻,奉京城的市井百姓们都在热议着‘薄情孝子’的故事;但这些三北书院的豪门世家子弟,却显然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便是恩师的那间宅院,正在举府扮白发丧。
这事一出,整个三北书院都彻底沸腾了起来。
这些学子们都出身于豪门世家,当北燕大军来袭之时,当然个顶个的噤如寒蝉;有的学子是‘天资聪颖’,非常明白自己的一身能耐,都练在了牙齿与舌头上;而有的学子,则是空有一腔报国壮志,但自己一家老小都早已经跑了个干干净净,也实在是没有立场‘呜呼哀哉’,随性也就‘随方就圆、从善如流’了。
可如今战事已过,这些学子的生命安全也就得到了充份的保障。既然重归太平盛世,也到了展现‘圣人门徒’风骨的时候了;毕竟,那些以颜重武为首、大字不识一个的臭丘八,可刚刚出了一场天大的风头;而我们这些幽北朝堂未来的中流砥柱,自然也到了未雨绸缪的时候。
不过,既然打算表现仕子的学识与能力,就不能参与讨论那些摆不上台面来的市井俗事;而这个世道既没有生命危险,又能露一回大脸的机会,也实在不多啊!
天可怜鉴!此时丞相府的那一片雪白、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不正好是一个天赐良机吗!
今日,是三北书院惯例的‘休整日’,这些放了假的仕子们一反常态,通通起了一个大早。待梳洗完毕之后,每人都换上了一袭白色的文生袍,外套一件粗麻无袖罩衫、头上还带了一顶不知何时准备好的孝帽子;这些仕子由大学长汪诲当先引路,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两队,走出了三北书院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