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四十四章榆林之战(1)</h1>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李自成连克延绥镇的延安卫和绥德卫后,回米脂祭祖,斩杀了掘其祖先坟墓的艾诏和贺时雨。
祭完先祖稍作修整,李自成立即派遣权将军刘芳亮、制将军李过率七万大军兵发榆林!
这是李自成第二次攻打榆林,崇祯九年时李自成率军进攻榆林时,被悍将贺人龙击败,如今再次来袭,兵力数十倍于守军,可谓是志在必得!
榆林总兵王定命令副将惠显和参将刘廷杰死守榆林城,自己则以求援为借口带领数十亲信仓皇出逃……
十一月十二日午后,制将军李过、权将军刘芳亮率领七万大军号称二十万抵达榆林城十里外安营扎寨。
榆林城总兵府内大堂此刻坐满了人,端坐最上首位置的人名叫尤世威,原本乃是威震关外的山海关总兵、而下面依次坐下的有原辽东总兵尤世禄、原延绥总兵李昌龄、原宁夏总兵侯世禄、原宣府总兵王学书、榆林守城副将惠显和参将刘廷杰等人,可谓将星云集,随便拿出一位都曾经是为大明打出过赫赫战功的骁勇战将!另外坐在最下方两侧的是十月末赶到榆林城的姬际可和另外一位看上去差不多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
此人名叫丁发祥,受业于一代宗师黄绝道长,乃是当世八极拳绝顶高手,姬际可、雷承几人带领一百定王亲卫星夜兼程赶到榆林城,言明要助守军一臂之力,总兵王定见一百多人个个精壮彪悍,城下站定之时队伍排列笔直非常,就知道这一百多汉子绝非武馆门徒,而是地地道道的精锐士卒,因此怀疑姬际可等人乃是李自成派来的奸细,若非丁发祥及时出现,只怕当时就要爆发冲突。
当姬际可等人进入榆林城两天后终于发现想要完成定王交代的任务何其之难,一百多名亲卫挨家挨户去游说百姓撤离,可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响应,榆林身为边防重镇,这几百年来大小战事基本就没怎么停过,什么样的大战恶战没经历过,几乎所有百姓的心里都没把李自成的流贼军看在眼里,兵力再强也是乌合之众,榆林城虽然只有数千守军,可人人皆是虎狼以一敌百,又有守城之利,谁胜谁负岂不一目了然?
最终雷承任务没完成,反倒被守城将领以动摇民心的罪名全部羁押,对此姬际可等人也无可奈何,与其说榆林百姓盲目自大,还不如说是他们经历了一场场战争,早已建立起面对敌人必胜的信心。
而且榆林身为九边重镇,城中军民又多为边防将士之后,忠义节烈之心冠著九边,城中百姓不论男女老幼大多崇尚武艺,用脱下盔甲为民,穿上盔甲就是兵来形容怕也并不为过。
老百姓对于形势盲目乐观还属情有可原,可如今这大堂内的各级将领也是一样,贼军虽众却也一样没有被他们放在眼里,明明在商议破敌之策,可个个脸上挂笑,全然没将城外七万大军放在心上。
就连姬际可都开始怀疑定王的推断是不是有误,城中军民拥有这样的斗志,那么李自成再次被打的铩羽而归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吧。
众人还在商议,只见一名身穿软甲的小兵进了大堂,单膝跪倒报:“启禀将军,李贼派了使者带五万犒师银子和李贼亲笔书信在镇远门下请见守城主将。”
尤世威年近花甲,双鬓早已染白,但一双虎目却依旧精光绽绽,闻言冷笑道:“自成小儿还敢派人前来说降,岂不知我榆林将兵素来忠义,宁肯玉石俱焚也绝无可能屈身事贼,区区驿卒还想学先贤不战而屈人之兵,简直就是笑话,待老夫去好好羞辱他一番。”
不一会尤世威便带领一干将领登上镇远城楼,只见城下李自成使者舒君睿拱手说道:“尤老将军久不在军中,这里也非将军家乡,如今病危战凶,老将军为何不就此离去?”
尤世威冷声道:“老夫虽生于府谷,可自从军之日起,便效力边陲,更为大明戍守边关多年,身经大小数百战,这大明九边重镇何处不是老夫家乡,汝出此言何等可笑!”
舒君睿脸色很不好看:“榆中父老都是舒某家乡之人,舒某实不想见到两边刀兵相向,只要榆林愿意投降,则守城将士均可编为义军,家眷也可安置在长安城内。”
尤世威身后站出一人乃是副将惠显,立即骂道:“吾榆林之人,男不知耕作,女不会织布,数万民众眼中只认识刀枪,大明三百年以来,忠孝节义著于九边,又怎肯屈身事贼!”
舒君睿厉声道:“舒某劝各位切勿自误,元帅天兵二十万已在十里外扎下营寨,只需一声号令,榆林只日可下,届时玉石俱焚可莫怪舒某言之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