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41章 种马规划(二)</h1>
“寻常马匹几乎二百里挑一至一两千里挑一的这个地步,体格进步其实已经不大了。主要的进步体现在性情方面。选育到这个地步接近成年期的公马普遍有一米半左右的身高及四百公斤左右的体重了。我们在驯养的过程中集中人才资源保证马匹得到合适的训练及照顾,一定可以保证下一代公马达到种公马的水准而没有多少退化。”李峰同蒙古及关外的不少训马师这一两个月来打过不少交道,因此也了解到不少常识。
如果达到这种质量,即便马匹的数量仅有主力部队的四分之一,而且这些马匹比不上后来欧洲的正规军用马,仅仅只能接近抗战时期日本普通驮马的水平,那也能将整个部队的携载能力从北征作战时期的五十千克左右提高到六十千克左右,增加至少平均每人十千克的后勤空间。那样的话,就不需要像去年那样在带不带全铠甲,带不带全给养的情况下总是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取舍了。这还仅仅是近十年左右的军马需求,要让优良的马匹在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那恐怕要更长的时间,不见得比旧日本的养马历史花费时间少了。
正在张海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忽然注意到整个竞技场上的不少人群躁动起来,发出了连成一片的喝彩声。原来是场中一匹黑色的快马在接近比赛末的时候竟然领先这一轮次的第二名足有近一圈的距离了,这是这些日子以来的赛场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眼里突出的人能够发现,这匹马的体型上就同其他的马有着不小的区别,因此这一轮中奖的很多。这倒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还是为这匹黑马的突出表现喝彩。毕竟此时的赌马风气尚未形成,前来观看的人每一轮下注的人不少,但也就上一两文钱顶多到十文钱这样的水平。没有多少十分有钱的人来参与赌马,当然即便如此规模庞大的赛场看台以及良好的上座率也能带来不小的收入,按李峰的估计大概全年估摸五到十万千文的样子。
张海有些奇怪的说到:“这么突出水平的马匹如果是我们队伍里的,那我想我应该早已见过了。这恐怕不是我们队伍中的马匹吧?”
李峰思索了很久才终于下定决心回答道:“这马是一名奥斯曼来的商人所拥有的马匹。去年的时候我就透过风,所以这次就带来了十几匹良马,这一匹参赛的马身高足有一人,体重足有五百公斤左右的样子,但在他带来的那十几匹马中并不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