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很不容易,方彩云的退休工资也不高,考虑到孩子以后念书生活也需要更多积蓄,陈汐也积极起来,接了不少的课。
工作的忙碌会让人忘记很多事,包括烦恼,也包括快乐。
李妙瞳带的这届学生很不错,搭班的数学老师也是个教学能力挺强的年轻老师,班级的成绩从初一开始就一路领先。
而陈汐在白天不太忙的时候就经常在音乐教室准备钢琴课的材料,晚上和周末经常会去给学生上课。
陈汐不在家的时间多了,陈晓悦就常常会往李妙瞳家里跑,等陈汐忙到很晚再接她回来。
和李妙瞳最多的交流便在接孩子回家的时候。
两个人淡淡笑着,彼此问着对方的情况,那互相望着的眼眸,那平静的语气,两个人仿佛是认识了半辈子的朋友,也像是相濡以沫的亲人。
有时候同样的话会被问了一遍又一遍,而每个人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回答那些问题,因为这是两个人有限的交流方式。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也带着同样压抑着的心情,带着两个人互望互守的情感。
—
音乐课是每个学生都比较喜欢的课,但是到了初三,为了准备中考,很多班主任都会向音乐、美术、体育这种不影响成绩的科任老师要课。
看着学生们心心念念一周一次的音乐课最终变成了自习课,或者变成了某个主科老师讲考试卷子,陈汐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这天陈汐吃完午饭,和孟秋几个人在操场上消消食转了几圈便回到了音乐教室,下午第六节她有一节初一的课。
刚坐下的陈汐便听到了轻轻的脚步声。
中午的学生基本都在午睡,这个时候过来的恐怕只能是老师。
陈汐站起身,却看见一个瘦高的身影出现在门边。
“陈老师……”男孩叫了一声。
陈汐认得这孩子,如果没记错他应该是初三六班的学生。
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这男孩又瘦又高,初三的孩子已经比陈汐还要高出一点。本该坐在最后一排的他每次却要和同学换座,坐在第三排最靠边。
男生听课还特别认真,下课的时候总会帮着陈汐把椅子都一一摆好,最后才离开教室。
被学生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起主科老师重视分数,总要考试,这些音体美老师就可爱多了。
而且有些孩子就是爱唱歌,爱画画,就会格外喜欢上这些课。
男孩脸上长着几个青春痘,说话的时候他总是有些弯着腰,低着头然后抬着眼皮看着人,看起来内向又害羞。
“老师好,我是初三六班的吕智博,打扰您休息了……”男孩小声地说。
陈汐朝他笑笑,问道:“你怎么没在教室午睡?”
“我不想午睡,老师,我能听听您弹琴吗?”
男孩十分腼腆,他的声音嘶哑但不低沉,应该是还没有完全渡过变声期。
“既然你都来了,那就进来吧。”
陈汐转身往钢琴边走去,男孩也跟着她进了教室,在木椅子的第一排坐下。
陈汐看了看他,又问:“你想听什么?”
“老师你弹的什么都好听,什么都行。”
陈汐弯了弯嘴,随即便抬手弹起曲子,今天陈汐弹的是《水边的阿狄丽娜》。
因为自从有了钢琴考级以来,很多老师便只教考级曲目,陈汐天天弹那些,所以不上课的时候她从来不再弹考级曲子,尽量不让自己被考级捆绑。
而旁边的男孩听的十分认真,他紧紧盯着陈汐的脸,看着她从曲子开始到结束。
一曲结束,男孩用力鼓了鼓掌。
“老师,你弹的真好。”
被学生夸奖了,陈汐自然高兴地很。
“吕智博同学,还有什么想听的?”
“老师,您刚才谈的这首就特别好听,可以请您再弹一遍吗?”这回男孩用了敬语。
“嗯。”
两遍弹完,午休时间基本已经快结束了,看着男孩好像仍意犹未尽,陈汐还是劝他回去上课。
“老师,那我以后中午可以经常来听您弹琴吗?”
“吕智博,你中午得在教师里午睡,不能随便跑出来的,你班主任……是牛老师吧,牛老师很严厉的。”
“陈老师,那我,偶尔过来行吗?我真的很喜欢听您弹琴。”
没有得到肯定回答,男孩看起来十分沮丧,他看着陈汐的眼神充满了期盼。
最终在男孩满怀期待的眼神下,陈汐微笑着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注:钢琴考级制度是1993年开始,1994年陆续向全国拓展。为了情节需要,这里写的是1993年全国铺开钢琴考级,特此注释。(背景:1992年成立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1993年在北京举办钢琴、小提琴等4个专业的考级,1994年起陆续发展到全国18个省市。)
第四十七章
陈汐本以为吕智博也是个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学生,因为大多数往音乐教室跑的孩子大抵都是这样的理由。
对于这些孩子,陈汐十分欢迎,并且会慷慨地和他们讲授音乐的美,教给他们如何欣赏音乐,或者告诉他们学习音乐要避免哪些弯路。
但在吕智博又来了几次之后,陈汐才知道他其实并不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