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老师说的小组展示,你找到人组队了吗?”李子婷见杜一庭并无意多聊,也很自然地将话题过渡到自己想要说的内容。
大学总有很多小组展示作业,人数要求随老师的安排而定,课堂上一般都是两人的交流合作,但有一些是要求课后要找不少资料的,就会要求多些人去组队。
许多人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搭档,但有时候因人数的问题也会面临拆合。
李子婷提到的刚才老师安排的小组则要求要五至七个人一组。
杜一庭平时在外时间多,私下和同学的交流并不密切,有时连班上的团建都没有参与。
但他课程出勤率挺高的,和大一第一回上课时的同桌组成小组一次后,后来也基本都是和对方搭档。
这一次也是,杜一庭和同桌组成了两人小队后,同桌杨凡自告奋勇说去找齐队伍的人。
杨凡还没有消息,没想到先有别的同学找上了杜一庭。
杜一庭将组队情况如实告诉了李子婷。
李子婷听了后还挺高兴的,杜一庭本身成绩就不差,尤其是上台做展示时台风极佳,他的表现沉稳自信,常常能为内容加分。
“正好,我们这边三个人,加你们两个人,就够了。”李子婷诚挚地邀请杜一庭和杨凡加入她们的队伍。
她把另外两个同学的名字告诉杜一庭,这两人也是她平时常组队的搭档,课上课下都很积极认真。
他们两个组算是一拍即合吧,能目测将要组成的五人小组能拿到不错的成绩,杜一庭也就答应了下来。
“好啊,那就说定了,晚点我拉个群把你们都拉进来。”李子婷说。
“好。”杜一庭点了点头。
终于把事情商量完,杜一庭才进入学三一楼吃饭。
自选的红烧肉都没了。
☆、第13章
林南向来是相信缘分的。
可缘分向来是难捉摸的。
有些猝不及防的相遇如同命中的既定安排,让人绕转了大半个城市依旧遇见,让人忍不住感叹命运之奇妙。
可有时它又让相识的两人在咫尺之近都没能见上一面。
林南先到,上了侧边楼梯去二楼,慢悠悠地吃着麻辣烫,重温着跟记忆中一样美好的味道。
杜一庭后来,从大门口走入一楼,排了长队吃上没有红烧肉的自选,然后离开。
他们就差几分钟,就差楼上楼下不远的距离,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曾离自己那么近。
周四,林南仍是有些消沉。
他和杜一庭自那晚后就没有联系了。
消息记录以一个短暂的语音通话作为句点。
他们现在的关系像用60°c的温开水煮泡面,泡了两分钟之后才发现水原来不够热,面饼硬得还和起初的样子差不多,生硬的样子连下调味料都像在浪费。
可能两人都在等,等一个将温水架上炉烧热到沸腾的契机。
新学期课表的课并不很密集,但林南想做的事很多,或许到了下周,他就要忙到天天通宵。
不过,至少这周他还愿意让自己过得好过些。
趁着没有课的周四,林南跑去了西郊城外的一个古镇去了。
出行是周三晚上的临时起意,他查过攻略,一大早就带着买好的小面包跑到客运站去。
先是坐大巴,中途在县城下车,等了没有多久就在同一个地点坐上了农村小巴,最后才到达文姜古镇,到这时,他其实已经算是出了市了。
算起来一共就花了两个半小时不到,但是转车和山路的颠簸使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看起来像过了大半天。
古镇的景色倒是值得的。
虽是周末,人也不多。
跟之前他去城西开发区一样逛得舒适,且文姜古镇这边更多了一种古韵。
文姜古镇是旧的,厚重老式的院墙、被磨得圆滑的石板路、披着蓑衣赶牛的大叔,让林南真切地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气息。
林南将图发给黎刻。
黎刻和林南同班,开学后他们没在宿舍见面,却常常能在教学楼见面。
黎刻说有空一起约出门玩。
林南到了这边就给黎刻发了酒店的位置和过来的方法,问他要不要过来玩。
文姜古镇并不大,林南边走边拍也才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比他的车程还要短一点。
古镇已经逛完了,他发出去的消息一条都没有得到回复。
想着在文姜感受一下慢生活,林南还订好了住宿,下车后直接已经去旅店办理了行李寄存,但现在他开始思考是否有退房的可能。
可不过,现在就走的话,行程似乎也太匆忙了一点。
没必要把来散心搞得像折腾自己一样。
还是再逛逛吧。
太阳晒得很,林南坐在村口的大树底下,低着头看手机,看看这附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
林南查到了一个书店,距离他有1.5公里,可以走过去看看。
这时不过才十点,过去再找吃的似乎更合适。
于是林南就跟着导航往前走。
他沿着河前行,对面的风景很漂亮。
村落里的房子矮矮的,远山群峰林立如犬牙交错,轻纱似的的云层铺在其上,它们之间的交界线是平行的,叠出不同的色彩,林南心情慢慢有在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