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非还没来得及说话,陈蕾手挥:“让你加上你就加上,高律师,这协议回头还得给我父亲过目的,整个协议都是我占便宜,这像什么话。”
就算加了这条,您还是占了大便宜啊……高律师腹诽着,嘴巴上却应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姐,你知道我从没这样想过。”陈非诚恳地看向大姐,“你愿意接下这个摊子,我很感激。”
他这番话说得真心实意,在如今的环境下,管理生产型企业是个压力十分大的工作,他自己个大男人都常常觉得累,别说是姐姐这样休息了年的女孩子。
况且姐姐的两个孩子都未成年,志远今年才13岁,志瑶也才15岁,如果不是为了接手泰盛,姐姐本来是打算在香港照顾他们到考上大学,如今却只能让他们跟着保姆起过,对于志瑶和志远来说,他们也未必是乐意的。
但是,陈非没有办法再等下去了,他等这天,已经等了太久,无论是为了他的梦想,还是他的爱情。
半路出家的人有旁人无法理解的彷徨,当他开始那些繁琐的申请程序,看着项项的硬性要求,那时候,无论他对自己如何自信,都无法不去正视那些现实的差距。
陈非最初想要申请的是南加大的dobofphilosophy,也就是传统的musicology,音乐学是他的全部音乐知识中最薄弱的块,也是他最想要填补的块空缺。但是这个学位第个要求就是德语阅读水平过关,他从来不知道。
如果他能早点做准备,以他的英文和法文基础和他的语言天分,要掌握德语的阅读并不是太难的事。但他直到去年年底,估算到公司14年度盈利达到自己预期了,才匆匆忙忙准备材料,所以,看到学校的这条硬性要求后,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爵士表演。
但哪怕是这个退而求其次的dobofmusibarts,他也差点儿申请不上。这个以performance为主体的phd学位,同样有个要求是他不符合的——
“dmaapplibmustpletetheappropriatemasterofmusibdegreeprogramorits”。
(dma的申请者必须具备相关的音乐硕士或同等学位)
如果不是他的三封推荐信够有力度,如果不是他这两年在爵士界也算有了点小小的知名度、不算完全从零开始,他甚至不确定他在这些冰冷的硬性条件下不会打退堂鼓。
人在舒适区的时候是很容易沉溺在其中的,尤其是衣食无忧的时候。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无头苍蝇样地忙碌着,享受着世俗的成功、周围人的赞赏、亲人的期待和崇拜。
而踏出舒适区外,他就变成个最微不足道的人,边像个毛头小子样准备着年没有碰过的入学资料和各种考试,边还要接受别人最严苛的审视和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