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965章 清奥十年之战(二)</h1>
第一年,双方不断增兵,聚集在巴格达一线的满清军队超过七十万,奥斯曼帝国军队也超过五十五万。
当然,清军虽然比奥斯曼军队多十几万,但综合实力却并不比奥斯曼军队强,甚至于真正细算起来,七十万清军的战斗力还比五十五万奥斯曼大军弱!
因为清军七十万当中的五十万都是战斗力最弱的印度旗组成,真正有一些战斗力的波斯旗和战斗力比较强大的满人军队以及仆从骑兵不过二十万多一些。
反观奥斯曼帝国方面,大部分都是欧洲方向和乌克兰克里米亚方向以及北非方向抽调而来的精锐大军,拥有铠甲,战斗力都不弱,所以综合实力比数量众多的清军都要强一线。
不过,奥斯曼帝国大军的综合实力或许比清军强上一些,但巴格达城毕竟还属于清军,有巴格达城做为依托,奥斯曼大军根本无法占到半点便宜。
这样庞大规模的决战,关乎双方国运,双方都没有必胜的信心,谁都不敢轻易和对方决战,便在巴格达一带对峙相持。
清军依托巴格达城防守,奥斯曼大军也在巴格达城周围建立大量营寨进行防守。
双方这一对峙相持便是整整三年的时间。
三年间,双方不时交战,不过却都是小规模的交战,双方各有死伤,清军方面虽然死伤得更多一些,不过清军数量更多,而且死伤的大都是印度旗,伤不到根本。
倒是奥斯曼帝国方面,死伤的都是曾经身经百战的精锐士兵,每损失一个都是根本。
长时间的对峙和交战,不断消耗着双方的国力。
最后,奥斯曼帝国支持不住了,感觉不可能夺回两河流域,反倒是继续对峙下去,会让奥斯曼帝国再次伤了元气,让欧洲方面和沙俄帝国方面有机可趁。
所以,在一天夜里,奥斯曼帝国军队统帅登尼塞里元帅主动下令奥斯曼军队撤退,撤回奥斯曼帝国境内,结束了这场漫长的对峙。
可惜,对峙是双方的事情,并不是奥斯曼帝国一方退了就真的结束了,也要满清配合才行。不过,多尔衮显然并不打算配合奥斯曼帝国的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