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怡你想吃吗?”孔花妹叹口气,站起身来拍了怕身上的尘土,“想吃外婆给你炒去。”
走了几步又问赵亮今年是谁来炒的?
赵亮说不认识:“是个生面孔,借了九叔家的棚子。”
他们这边有过年炒米做糕的习俗,一般是在小麦收下来后熬麦芽糖,这个非常的耗功夫耗材料,更耗人的精力。一般不是家里有小孩子,而且疼爱小孩子的话,大人是不干的。因为需要通宵达旦的盯着火盯着锅,至少得俩大人在一天一夜之内围着灶头寸步不离。
这还是老司机,技术比较娴熟的那种。
熬了一天一夜最后没法用平白浪费时间精力以及材料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熬好的麦芽糖用盆装起来,蒙上塑料纸什么的放床底下等,等到寒假开始,田里也没什么事了,这时候有炒米手艺的人就带上家伙过来,找个大村落脚,借人家个地方临时砌两个土灶,把两口大铁锅支起来,在其中一口里搁上铁砂等生意。
要炒米的人家,带上淘洗好的糯米或者晒干的冷饭过去炒,价格也不贵,一斤几分钱的样子。
成品需要在两个锅之间翻三次,出锅之后焦黄雪白,看着很引人食yu。
然后有手艺的,再用麦芽糖做成炒米糕,加花生的叫花生糕,加芝麻的叫芝麻糕……这时候店里还没后世那么多糕点,年节招待亲戚就是红糖水泡炒米,外加各种炒米糕。
因为零食少,每年这时候村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会去炒上一些。
很多小孩子没事做,索xing就围在锅边打闹……当然会被炒米的人轰走,免得出现意外。
但这段时间,炒米的炉子旁边肯定是村上最热闹的地方。
“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