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益州之外,此次剑南道全都免税一年。
剑南道的范围就太广了,这意味着朝廷将会失去一部分税收不说,还得往下支援一下。
毕竟,地方税收除了上交朝廷一部分外,他们还要自留一些做自己的财政之处。
如果没有税收,那就只能朝廷向下拨款了。
可不免税……
看着魏知上交上来的数据,以及各地灾区的情况,皇帝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不免税,一个冬天过去,恐怕剑南道又要死一些人,流亡一些人。
收税一时爽,日后收拢流民就要花十倍甚至百倍的心思。
而一旦有流民落草为寇,那造成的损失只会更加大。
皇帝放下折子,道:“来人,将六部尚书请来。”
他沉吟着问,“魏知到哪儿了?”
送信的人道:“卑职回京时,魏大人正在罗江县巡察,此时应该已经上路,不日就会到京。”
皇帝微微点头,挥手让对方退下。
而此时,魏知一点要回京的迹象也没有,他正拿着一把剪刀在院子里替白家修剪花卉,剪着剪着觉得不对,他好奇的看着花坛里的这一排植物,问道:“这不是姜吗?”
侍立在一旁的大吉笑道:“回大人,就是姜。”
魏知笑道:“种得可真不错,你家园丁是怎么打理的?”
魏知家里也种菜蔬,作为生活必需品,姜块自然也种过的,不过没有这里长得好,而且他看得出来,底下埋着的姜块似乎比他平时吃的要大一些。
大吉笑道:“这不是园丁种的,是我家小少爷种的,平时除草施肥都是小少爷亲自做。”
“哦?”想到昨天酒宴上看到的小孩儿,魏知微微一笑,“你家少爷还有这样的兴趣爱好?”
“是,”想到他们家少爷的爱好,大吉顿了顿后笑道:“我家少爷很喜欢种东西。”
尤其是喜欢种能卖钱的东西。
“那回头我可得好好的与他交流一下,”魏知笑道:“我也喜欢种东西。”
经过一年的发展,白善宝去年留下了许多姜块做种子,今年他不仅把自己院子的花坛全种上姜块,书房面前的地也征用了一块,然后还发展到占用了花园里的花坛。
刘氏在这方面对他很纵容,他想种就让他种,哪怕把家里弄得有些味道也不管。
第250章 偶遇
七里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子,不论是从县城还是白马关镇的方向过来都要走一段山路。
所以只要有人把守住山道,基本上便没有外人能无知无觉的进入这个村子。
当地的村民例外,因为山野之中,总会有些小道进来的,虽然会难走。
所以魏知在七里村里并不隐藏行迹,在白家修剪了一下花枝,又和刘氏喝了两杯茶,他便带着一个侍卫背着手走出门去,很好奇的在田野中逛起来。
魏知正值壮年,现在是秘书监,行的是丞相的职责,当然,官阶不是很高,和六部尚书一样。
但在做秘书监前,他曾被贬谪到地方做过县令,对农事自然有所了解,何况他自家院子里也种水果菜蔬的。
老天爷可能把整个夏天的雨都调到了上个月一起落下,从半个月开始就一直是晴天居多,偶尔会在傍晚落一些雨,也不大,时间也短,基本上才把地面浇湿就没了。
所以此时,水田里的水很少,基本上只有浅浅的一层,而旱地更是干燥不已。
或许是最近的太阳太好,水稻抽穗的速度加快,水田里遗留的稻子微微弯了腰。
魏知去捏了一下,一条穗子,大概有一半是空的,有一半则在慢慢饱满,而此时,水田里草比稻谷还多,一片望过去,除了水稻旁边的草被清理了之外,其他的水草都任由其生长。
魏知就叹了一口气,这样情况的水田看着不少,也难怪罗江县县令会特意安排人到他跟前唱戏了。
“我们顺着河往下走一走。”
侍卫应了一声“是”。
河岸两边都有路,偶尔会有沟渠通到田里,沟渠并不大,但足够深,且很多。
顺着走下去他就看到了三条,魏知忍不住颔首,“这个村子虽偏僻,也贫穷,但这水利做得还不错,若没有天灾人祸,这里面的百姓完全可以安居乐业。”
吃穿应该不愁,就是钱少而已。
侍卫没说话,他只要保护好大人就行,这种事他不懂。
魏知随手扯了一根野菜,顺着河流继续往下,走了没多远就听到河对岸传来朗朗读书声,他忍不住停下脚步,看向对岸。
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课堂内站着的庄先生。
庄先生正领着大家读《诗经》,当然,这是白二郎他们的课程,教室靠近村子那边的两排课桌上的学生则在埋头苦写。
先生让他们把断出来的《大学》新篇抄两遍,然后背诵,一会儿要讲解意思的。
白善宝已经提前预习过,所以胸有成足,慢悠悠的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