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1 / 1)

每天在黑龙江上,都会有小船运输着铁管过来。

一开始秦蓁想要的是铁矿石,但是他们这没工厂,加工也不方便,所以就要钢管。

“你看现在的陀罗县,是中俄边界最重要的贸易口岸,那是我们留下来的。”

私底下的贸易往来有军垦部队打掩护,没人会查到他们头上。

在五十年代末,他们就开始兴建现代化的大农场。

配备了各种农机器械和地下喷灌设备,一开始喷灌设备还不多,主要依赖河渠,靠着种植耐旱的土豆、红薯和玉米,度过了那艰难时期。

“我们不止安然度过,还给国家交了好多粮食,你知道有多少吗?”

小孙儿想了想,觉得自己猜不出来,“多少呀?”

作为北大荒人的后代,他知道现在的北大荒有上百个大型农牧场和二百万公顷的耕地。

“五百垦荒志愿者,还有十万转业官兵和两万家属,在59年的冬天,交给了国家二百亿斤粮食。”

二百亿斤什么概念?

59年全国粮食产量减产,全国粮食产量堪堪达到三千亿斤,较之于上年减产高达17%。

而十二万北大荒人开垦出良田二百万公顷,上交国家的粮食占全国粮食产量的百分之七。

小孙儿不相信,“这怎么可能?现在的北大荒粮食产量也才四百亿斤,奶奶你说过的,咱们国家粮食增产,那是引入化肥、有了高产的种子、还有农药、水利共同作用下这才提产的。”

苏慧兰看着具有辩证精神的小孙儿忍不住笑了起来,“对的,现在的北大荒啊,是很好,那也是踩在秦蓁和十二万垦荒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爱吃地瓜玉米吗?”

“烤地瓜烤玉米那么好吃,他们为什么不爱吃?”

苏慧兰笑了起来,“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整日里吃地瓜玉米面,吃腻歪了。我们呀,可着劲儿种地瓜种玉米,没日没夜的垦荒就是想多种点田。现在日子好了,为了保护北大荒,又退耕还林了。”

曾经被他们烧荒过的荒原,如今再度成为水草肥美的保护区,看不出当年的痕迹。

“奶奶你经常提起秦蓁,可为什么没见你去找过她呢,她人呢?”

苏慧兰看着一脸好奇的小孙儿,她笑着摸了下孩子的脑袋,“她死了。”

“死了?”小男孩一脸的惶恐,“怎么死的呀?我没见你去给她上过坟,爸爸妈妈之前还带我去给那位唐悠阿姨上坟呢。”

“太远了,去不了,在新疆呢。”

从小就看遍了中国地图的小孙儿好奇,“她怎么大老远的去那里呀?”

“因为秦蓁说了呀,衣食父母,吃的问题解决了,北大荒开垦好了她要去新疆,那里是她的新战场,她去那里种棉花了。你要是去新疆,到了那边的军垦农场,肯定能听到她的故事。”

秦蓁总是那么热情,像是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从东北到西北,她不知疲倦。

从地瓜玉米到棉花,她是最富有钻研精神的农学家,却又是一个身边人都觉得浑身是谜的人。

“那她有孩子吗,有孙子吗?”

孙慧兰摇了摇头,“没有,不过我想李建平是喜欢秦蓁的,不然怎么收养了个孩子,还把那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探险家呢?对了,秦蓁其实结过一次婚,不过那个男人是个混账,她跟那人离婚后来了北大荒。”

“那个男人真是有眼无珠。”

孙慧兰笑着递给了小孙儿一颗巧克力,“谁说不是呢?”

……

田涛终于出狱了,但是他在监狱里待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早就与外面脱节。

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能做什么呢?

田涛想要去工厂工作,他在监狱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这才减刑能够从无期徒刑减刑到三十五年。

但工厂嫌他年纪大,不要他。

“你要真能吃苦,那就去新疆拾棉花吧,一个月能挣个千八百把块。”

千八百把块。

这吸引了田涛。

这个头发早已经花白的劳改犯,买了一张火车票去了新疆。

等到了新疆,田涛看着那些大块头的机器傻了眼,这些都什么啊。

“拾棉花呀,我们这都用机械,用不着人,你回去吧。”

田涛不甘心,“同志你就让我在这里工作吧,我没地可去了,给我个住的地方给口饭吃就行。”

他什么都没有了。

那军垦农场的人心软,“那你就在这里看大门好了。”

田涛很快就在这里安顿了下来,三十多年前就很会来事的人,到了新的地方第一时间就是去熟悉自己的家。

而当他看到农场里的雕像时,田涛觉得有点眼熟。

他连忙凑近看,嘴里念叨着,“秦蓁,原名秦珍,取其叶蓁蓁之意改名秦蓁,我国知名农业学家……就是她,就是秦珍,我认识。”

农场里的人瞧着这老头疯疯癫癫的忍不住打趣,“咱们这谁不认识秦老师啊。”

“不一样的,她是我老婆!”

“胡说八道,秦老师都没结婚,田老头你别胡说八道,不然小心我们场长把你赶走,他可是秦老师一手教出来的学生。”

田涛着急了,他一定要找到秦珍。

跟秦珍认错,都那么多年了,她一定会原谅自己的。

最新小说: 老虎的低音 饲养一只娇气人鱼 穿成一个傻子 穿成古代愚孝文渣A 妖孽美人尊主总想娶我 炮灰女配A决定罢工 情敌的自我修养gl 不要我的时候请一并杀死我 大王万万不可 游猎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