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景眨眼间似将岁月叠嶂,倥偬恍惚中,竟叫姜越直觉是又回到了八年前,回到了他刚从北疆初捷归京的时候。
第82章其罪五十三·嫌怨(下)
彼时也是个仲春,京中刚下过一场雨。姜越捏着世宗阁召请入宫的金帖,坐在轿子上行往元辰门去,一路经过巷陌牌楼,在层层叠叠的雕角屋檐下掀帘一望,所见是满街不紧不慢撑伞走过的行人和沿路摆摊说笑的贩子。
下了轿子走入宫中,他双脚踏上的,是被烟雨氤成深黑的青石砖地。那砖地坚实而平整,再没有塞外荒坡间铁蹄猛踏的震荡,也没有轻骑逐马后随风扬起的沙尘,有的只是他此时再度站在皇城脚下时,宫差惯然恭敬的告礼声。
一切是那样安和,清净,宁然,像极了他身上那色泽厚重而绣纹繁复的亲王朝服和绶带冠冕。
锦衣华裳将他满身上下的大小战伤层层覆盖,隐秘地包裹起来,就连一双见多了死生杀伐的眼睛,也被朝冠前轻摇的垂珠半掩了神采。
这就是他随军三载、出生入死为京中换来的,名为“太平”的东西。
那些他过去在京中安乐窝里从不曾亲眼见过,从不曾亲身历过的事物,那些他过去在王宫贵子、高门学府和觥筹交错中从不曾听说过的种种,如今已然由一场战争尽数教给了他。
他像是有了一双新的眼睛。
这双眼睛让他忽而能轻易看破这一场平静与富贵下暗藏的阴狠与残酷了。当他褪下铁甲战衣,摘下佩剑,换上不知被多少个绣娘用多少个日夜赶制而出的亲王仪制时,那忽而从他肩头失却的重量几乎让他心惊——
原来,他从出生以来在京中所享有的,从来是这样安闲静逸的舒服日子。
他开始因此质疑起那些生在皇族中曾一度习以为常、理所应当的事物:比方宫中各殿夜夜不灭的一盏盏长明灯火,比方京城里各府官家为求攀比而从皖南斥资运回的一樽樽石头,比方皇族出游却借由官中用度来置办的一桌桌酒宴,再比方……
翰林院每月八百两纹银的笔墨贴补。
八百两纹银,不过是供这些不与政的酸腐文官将攒花的笺子换作洒金的,甚或是将狼毫换作紫毫、石砚换作玉砚罢了,可在北疆边关苦守寒冬的一营营将士,却每每只因少了那么几百两贴补,而连一盆可烧来取暖的好碳都没有。
回京后的第一场朝会,姜越就上疏请停了翰林贴补,并令翰林文官每有所需用度,都要写折交由外务府批复方可;另一侧,他又请增西北、中北两地的营房粮饷,并让边关用度直接从兵部过账受理,免却当中诸多繁琐。
那时他的皇侄姜湛登基不足两载,继位后怯懦畏臣,尚未有一次敢上朝听政,而胜战归来的他却备受朝中瞩目,在武将中颇获声望,文臣也莫敢相轻,故此谏言一经内阁纳下,便即刻就施行了。
一时朝中泛起流言,说晋王回京是有所图谋,似乎动了心思要取侄代政、掌继皇权,坊间也开始传闻他是想夺回曾被先皇拿去的那个似乎本该属于他的位置,故而才伸手军中,干预用度。
这些不知何来的谣言很快传到了宫里。内阁众臣与借由少帝不亲政事而得利的一干宗亲再坐不住,于是便下了金帖请姜越进宫议事,为的不过是要探探他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