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他。
姜舒兰叹口气,安慰他,“铁蛋儿,哮喘不会要人命,你看只要在南方住着就好了。”
小铁蛋儿一言不发,半晌他摇头,老气横秋,“我不想跟着老姑一辈子。”他是拖累。
他原本打算是就跟着老姑两年,看看姑父好不好,要是好他就放心的回家。
要是不好,趁早回家跟家里人说给老姑换个姑父。
只是,没想到那个叔叔的话,要让他跟着老姑一辈子。
这话一说,不说姜舒兰沉默了。
饶是心情愉悦吃小鱼干的何玉柱也跟着动作轻了几分。
他们当大夫的,最怕的是这种懂事的生病的小孩子。
因为这类孩子,小小的一个人儿,装着成年人的心。
正是太懂事才不好治,因为忧心太大。
何玉柱随口道,“这怕什么,你又不是要你老姑养一辈子,你老姑在养你十四年,你后面养她四十年,怎么看,都是你老姑赚了!”
对待这种孩子,要走偏门换理论。
绕得他反应不过来。
果然,何玉柱这话一说,小铁蛋儿眼睛一亮,“老姑养我十四年,我养她四十年?”
他觉得这个可行!
他还能帮老姑洗碗,养鸡,带孩子。
“怎么?你不愿意?”
姜舒兰感激地看了一眼何玉柱,佯装嗔怒道。
小铁蛋儿顿时抿着嘴笑了,小声道,“老姑,那就这样说定了,你养我十四年,我养你四十年。”
他抬起小拇指,“拉钩!”
姜舒兰和他拉钩了,还不忘给他盖个章。
旁边的雷云宝明明困得不得了,还不忘哼哼道,“我也要。”
这下,姜舒兰也忍不住笑了。
姜家。
姜母睡不着,闺女走了一天了,到了晚上她在炕上翻来覆去,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索性不睡了,直接跳下炕身上披着一件大棉袄子,拿着一盏煤油灯,淅淅索索地推开姜舒兰出嫁前的房门。
只是,姜母刚坐下没多久,就感觉到不对了,那炕上的枕头明显比平时高不少。
姜母伸手一摸,好家伙。
在姜舒兰手里摸出了一封信,还有厚厚的一沓毛票子。
姜母借着月色看清楚后,当即一惊,“当家的!”
这一招呼,不止是姜父过来了,就是整个姜家人都跟着过来了。
“娘,怎么了这是?”
“你们看,这是舒兰留下来的。”
这下,大家面面相觑,姜母不识字,下意识地把信封递给姜家老三。
“老三,你来读!”
姜家老三在家人的注视下,他打开信封,借着晕黄的煤油灯灯火,看清楚上面细细麻麻的方块字。
他清了清嗓音:
“爹、娘,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闺女不在的日子里面,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爹的老寒腿记得风雪天尽量不要出门了,娘也是,你每年的冻疮很是严重,那蛤蜊油别舍不得用,用完了再去买,我在枕头下面留得有钱。还有大嫂忙起来没个时间点,大哥平时多照看一下大嫂,记得提醒她每天按时吃饭……”
这一路读下来,姜舒兰向来细心,
把家里每个人需要注意点,全部都交代了一遍。
姜母听不下去了,她捂着脸呜呜呜地哭,“我的舒兰啊,怎么这么好。”
旁边蒋秀珍他们也有些动容。
唯独,姜父还沉得住气,他抽了一口旱烟,深深地叹口气,“看看,舒兰留了多少钱?”
他要算算给舒兰的嫁妆,是不是被她都给留家里了。
才好做接下来的打算。
蒋秀珍算数好,接过毛票子就数,数完她愣了片刻,“不多不少,刚好整整的三百块。”
这下家里安静了下来。
他们都知道公婆是给小姑子单独陪嫁了的,但是那拢共也才五百啊!
这一下子留了三百。
舒兰日子还过不过了。
倒是姜母突然想到了什么,她想起来之前闺女说好像是被邹跃华赔了一笔钱,好像就是三百多。
她看着儿媳妇蒋秀珍手里的钱,不由得猜测这钱是不是邹跃华赔的钱,而不是舒兰那丫头嫁妆的钱。
若是,这不是嫁妆的钱,舒兰倒是能拎得清。
姜母活了一辈子的人,最会拿捏人心,她当然不会把猜测说出去。
她一捶胸,一抹泪,声音发涩,“我知道你们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我偏疼舒兰,给了这么多嫁妆。可是你们看看,这钱又被她留下来了,就是没留下来的,也被她全部花在我们身上了。”
舒兰临走的时候,给家里买了那么多东西。
这些,难不成大风刮来的?
这话,让姜家二嫂和三嫂也面面相觑。
其实得知公婆在给小姑子那么多嫁妆的时候,她们心里也有一瞬间的不舒服。
当然,也只是一瞬间,因为舒兰对他们也确实是好。
只是,这会在看到这留下来的钱和信时,那一丢丢的不舒服,也烟消云散了。
“娘,我们晓得。”
“晓得就成,舒兰这丫头心太善,也太实心眼,往后她回娘家,你们可要对她好一些。”
姜母趁机给大伙儿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