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才明白,看到父亲离家终于大玩特玩的熊孩子,都是这么笑的!
甚至还没等到第二日,一送别老父亲的胤祈在西园就待不住了,一路跑到姜大儒家吃饭去了。
那日拜师拜的糊里糊涂,席面上都是有头有脸的文坛大佬,但是一共能认作师傅的也就是十一个。
因为只是小宴,文会请的人不多,还有各位大儒带着的徒子徒孙们,总不能和自己父亲或师傅收同一个弟子吧!
最后认下的十一位大儒中,姜大儒年纪最大,今年七十二岁。
在江南等地有一个现象,年纪愈大的读书人,尤其这些六十岁以上的,很不愿意出仕。
他们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变迁那些年,心中对朝廷是充满排斥的,那些隐痛是无法忽视的。
但姜大儒格外特别一些,他算是其中接受程度比较大的一个,他儿子也是朝廷命官,如今在杭州府下的一个县做县令。
姜大儒这般年纪是亲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若说不痛苦是不可能的。
不然他也不会有这般学问却从来没想过出仕。
年轻时只觉得汉人寄人篱下被满人统治,他无力拯救,于是出去游学。
说游学是好听的,他实际上就是到处游荡的流民,顶多是手里有银子所以不用要饭而已。
他走了不少地方终于意识到一件事,江山换代只是叫他们这些读书人感到痛苦,贫民百姓是根本不知道这些的。
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不重要,谁也不会记得当今皇帝姓的是什么。
爱新觉罗还是个译过来的姓呢,真用满语可没有平头百姓能说出来。
他见过明明是汉人的县令仍然是苛待百姓,逼的百姓冲入衙门。
也见过糊涂的满人官员,自己说姓王,满姓还算知道,不过满语就一句不会了,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居然磕磕绊绊带着百姓开凿田亩。
有人愤懑坚持不肯入仕,家中因生计逐渐困苦,最后居然去经商。
也有一门心思科举,但是还考不上甚至动了歪心思的。
姜大儒看开许多,他不再计较那些,虽然自己不愿意入仕,但是儿子想要科举他也不曾阻拦。
最终结果就是,姜大儒的儿子考中了举人,但是努力了六七年也考不上进士。
好歹最后是凭借举人身份补了一个官。
他终于看清了一件事,他们家排斥当官,但是不代表别人不愿意当官。
别说自己瞧不上朝廷了,真去考科举的时候能不能混上个名字还难说呢。
姜大儒被儿子的真实水平打脸,好几年都没脸收徒,好在后来是被人劝出来了,重新开始教书。
有个弟子格外争气,是康熙二十八年的殿试第五名,就此证明了姜大儒教学没问题,可能就是他家儿子没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