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682.谁来接盘</h1>
完成了对境外资本对牵扯,王禹行那边也没有完全停下,根据境外资本对压力,他可以选择性对抽取部分资金,在国外市场对境外资本对公司进行攻击。
这也算是练兵对一种方式了,小来小去对攻击,并不足以对境外资本造成太大的威胁,却可以让王禹行他们更快对适应国外市场。
而简思思他们在公司里对会议,也决定了之后的方案。
既然境外资本现在不能对新希望体系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是时候开始反击了。
在宁雪晴的授意下,简思思向应对小组发布了新的命令,那二三十家公司,由新希望体系正式接管。
严格来说,是并购,只不过这个股权,并不是新希望一家独占,而是所有愿意参与的公司一起掌控。
并且原来的经营团队,也依然保留了管理权。
尽管股权的份额大大缩小,但是他们没有丢掉作为老板的尊严,反而与新希望体系彻底融合,许多人还是愿意的。
最重要的是,宁雪晴已经答应他们,事成之后,会给这些公司更多的资源,用来补偿。
同时如果他们愿意回购股权,也是可以的。
协议之中,很明确的说明了这一点,也省去他们担心以后公司利润增长,自己却收入减少了。
有了这样的保证,那些公司很愉悦的接受了这份并购协议,反正也不吃亏。
他们公司的股权价值还是很高的,现在用来套现,就算新希望真的失败了,他们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如果新希望赢了,那时候再回购股权。
风险小,又没有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境外资本及时向监管部门提出了异议,认为已经进入强行收购的流程,不应该再出现第二份并购。
然而宁雪晴他们却拿出了早在境外资本进入收购流程前,就已经签署的并购协议,时间刚刚好。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境外资本尚未出现进攻征兆的时候,霍不凡就已经把这些并购协议拟定好了。
他一向是做两手准备的,也知道未来新希望发展的越大,就越会触动某些人的蛋糕。
就算现在风平浪静,但迟早有一天,新希望会和全世界的资本进行对抗,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霍不凡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只不过那时候对方案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只准备了几种不同的应对措施而已。
像这种并购协议,就是其中一种,包括王禹行的地府团队,也是一种。
对冲基金的设立,于一年前就已经正式成立了,但始终没有投入过运行。直到境外资本开始发动进攻,才拿出来做杀手锏。
几套组合拳打下来,境外资本已经有点蒙了。
不是说好资金量碾压新希望,可以轻轻松松获胜吗,怎么现在反而被拖进了泥潭里?
宁雪晴他们的并购协议,得到了认同,监管部门认为并购早于强行收购流程,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于是,这二三十家公司的股权,直接转移到了新希望体系内。
如果境外资本想要再进行收购,就必须同时面对整个新希望体系,而不是分散攻击。
如果他们的资金没有在二级市场中被王禹行拖着,要做到这件事并不是很难,可问题在于,现在他们能动用的资金,只有两三万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