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848章 顺水推舟</h1>
晚上,敦煌城成为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李宏宇设下了盛大的酒宴给凯旋的巴哈特等人庆功。
说起来,李宏宇和巴哈特也有许多年没见了,李宏宇当年被万历皇帝从辽东调回京城后两人就各奔东西,不过辽东时期建立的友谊却没有消散。
况且,巴哈特是娜仁托雅的亲哥哥,两人之间是亲戚故而相互间的关系自然密切。
跟几年前相比,李宏宇觉得巴哈特的身上多出了一股上位者的威严气势,毕竟以喀尔喀部为主的蒙古西征军已经征战了多年,规模也不断扩大,作为蒙古西征军统帅的巴哈特自然变得以前更加成熟稳重,气质十足。
巴哈特这次之所以晚到了三天,并不是没有原因,他们在来的路上无意中遭遇了漠西蒙古最强大的准葛尔部,双方大打了一场因此耽搁了时间。
如果不是巴哈特急着赶来敦煌,那么肯定会跟准葛尔部狠狠地血拼一场,要想征服漠西蒙古诸部,首先就要击败准葛尔部。
幸运的是,图莫尔由于疑心太重在玉门关耽搁了两天,贾巴尔又放火使得图莫尔耽搁了两天,进而给巴哈特争取了时间,否则敦煌城早就打了起来,届时巴哈特的任务恐怕就是要救出被围困在敦煌城的李宏宇。
庆功宴的第二天,李宏宇派遣了一万明军前去哈密,接受哈密当地的政权。
图莫尔为了这次的进攻几乎已经抽调完了哈密地区的军队,哈密地界上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除了哈密城还有千余叶尔羌士兵外,别的地方只有看守军营的人。
贾巴尔等哈密地方势力的首领们纷纷派遣手下的人员协助明军进驻哈密,他们都是地方上的领袖,因此有他们协助的话明军的进驻就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同时也是确保他们的利益在明军进驻过程中不至于受损。
因为瓦剌人对蒙古西征大军虎视眈眈,故而巴哈特没有在敦煌城久留,休整了几天后就向李宏宇告辞,急匆匆地率军赶了回去。
李宏宇在敦煌城对贾巴尔等哈密地方势力的哈密军进行了整编,这是他早就在与贾巴尔的协议里约定好的事情,哈密的那些首领也同意,为此即便心里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经过挑选,三万五千名哈密士兵中,李宏宇留下了一万八千人,另外的一万七千人被李宏宇遣散回家。
被李宏宇留下来的都是身体健康的青壮年男子,那些老幼病残的男人很显然不适合留在军队。
另外,李宏宇制订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户人家中只留一名男丁,有多人参军者最多留下两人。
当然了,李宏宇并不是把那些人简单地遣散了事,他给了那些人每人一笔在哈密地区非常可观的安置费,足够他们回去过上安乐的生活。
李宏宇此举立刻赢得了那些哈密军将士的好感,他们当兵肯定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有不少人是被强征来的壮丁,在战场上死了就死了,连抚恤金都拿不到,更别提什么安置费了。
显而易见,李宏宇这样做有收买人心的意味,但同时也为是为了确保哈密地区的稳定,以及促进哈密地区的经济发展。
那些遣散的男人将成为闲置的劳动力,如果他们无所事事的话势必成为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故而李宏宇给了他们可以养家糊口的安置费使得他们可以安心生活,这样既可以确保社会治安,同时无形中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是李宏宇与大明以前的那些官员对关西地区态度的最大不同,以前,大明的官员只需要关西七卫臣服而已,而不理会关西七卫的军政事务。
可李宏宇不一样,把他关西地区当成了大明内陆的州府一样进行治理,只有这样使得关西真正并入大明版图。
那一万八千名哈密军被李宏宇编进了西征军里,贾巴尔成为了西征军仅次于满桂的副统领。
原本,贾巴尔以为李宏宇会把哈密军和原西征军分开使用,由他来指挥哈密军,这是人们通常都会用的做法,毕竟哈密军是归附军,与西征军的那些嫡系不一样,双方间肯定有差别。
可出乎贾巴尔和哈密那些首领的意料,李宏宇竟然把哈密军和原西征军打散后混编使用,摆出了一视同仁的架势。
不仅如此,哈密军的军官也参加了西征军武官的一系列培训,既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学习,士兵们也有类似的培训但比武的内容要简单。
说起来,古代当兵通常是迫于无奈,士兵们差不多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参军打仗不过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已,哪里有机会接受教育,基本上连大字都不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