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2)

如斯(胤禩重生)作者:洛寒食

第6章

胤禩拉过胤禟,便在小包子的脸颊上亲了一口,道:“真乖!其实你四哥呀,是看你跟字,俨然一篇小策论,从治学引申而出的治国构想,虽然稚嫩,却也能看出其中的新意和志向。胤禩看得很是畅快,却也禁不住叹服。他也知道太子学问精深,堪比当世大儒,如今却觉得,自家二哥的想法,远在那些只会做学问的人之上了。他从一开始就是储君,就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者,他所有的观点,都是从统治者出发的,是真正经过权利洗礼过的,结合大清,结合满汉一统,是真正的治世之言。

这些东西,是他前世不可能接触到的,这是最接近胤礽思想深处的东西。帝王的心思,最是不可掌控,胤礽将这本《大学》给他,不可能只是以示恩宠。莫不是,太子心里,已经完全信任了他?

胤禩轻轻摇摇头,这不可能,轻信是帝王的大忌。猛然间胤禩想到他当时对胤禛的想法,心中不禁轻笑。是啊,对太子来说,他此时可不就是一张白纸一般,太子将这书给他,未必不是存了那样的心思,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连想法都如出一辙。不过是胤禩此时年幼,所学的东西定然影响日后的思想,塞给他一套写满了自己各种想法的书,以后胤禩长大了,政见上必然能和他暗合。他是太子,轻易难以出宫,总要有杆枪,能让他在地方上施加影响,而皇子日后是要出宫分府办差的,胤禩此时被他培养起来,分府之后就能在宫外为他办各种事情,太子甚至可能想到了他即位以后,用胤禩来办事也能处处合他的心意。

想到这里,胤禩停住了,难道太子不怕他日后反了?是啊,他不怕!他是太子的时候,有皇父,胤禩若是势力太大,自有皇父打压,他若登基了,胤禩即便有了不臣之心,只要控住兵权,一纸诏书,就能置一个臣子死地,这两点想必太子也料到了,前世的胤禩,就是活生生的见证。太子是皇父养大的,不善阴谋,于阳谋却是运用自如,他甚至不怕胤禩看穿他的想法,他的布局,有权利在手,胤禩再有想法,也都是空想罢了。

胤禩看着书上的字迹,不自觉的想,皇权,还真是令人神往啊。

作者有话要说:【1】关于康熙朝有没有尚书房这个地方,其实也不一定就没有。比如顾,不读注释,一刻钟也就能读上六遍。但太子留这些任务,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大学上传前四章为提纲挈领,而第五章写明善之要,康熙甚为看重。是以康熙但凡考《大学》,九成都是从上传前五章出问。康熙考问起儿子来,才不管你是不是第一天上学,根本就是想起什么问什么,才不管你进度到哪儿了。胤禩自然也是知道的,只能用早就背的滚瓜烂熟地东西折磨自己的嗓子,坚持六遍就喝一口茶,免得自己时间长了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日书房的轮值讲师是礼部侍郎汤斌。汤斌是博学鸿词科出身,三年前加了江苏巡抚,如今回了京,康熙命他在书房行走轮值。胤禩却知道,今年太子出阁讲学之后,皇父就要设立詹事府,这汤斌也就成了詹事府詹事,和太子绑在了一起。胤禩看不上汤斌,而事实也证明汤斌并非康熙所封的“理学大家”,甚至太子爷自己,都不太看得上这个老学究。事实上,太子对康熙派来的老师都不太看得上,否则也不会出现后来汤斌、耿介等人因为跪得太久,几欲扑倒的事儿了。与学问上,胤禩更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不过这话不能明说罢了(因为顾炎武是反清的)。

胤禩若是太子党,此时一定想办法让汤斌出丑,让他做不了詹事。可惜胤禩不是。所以胤禩只是自顾自地接着让自己已经有点儿干渴的嗓子继续超负荷运转。一刻钟六遍,一个时辰四十八遍,胤禩从寅初三刻起,一直念到辰初末刻,才将将念够百遍。书房里每个皇子都有自己师傅,只有胤禩这里,康熙还没来得及指派,汤斌期间过来执拗地要给八阿哥讲解《大学》上传第一,被胤禩不动声色地推了,只说背熟再讲不迟。百遍之后,胤禩颇觉得无聊,看到桌上的薄纸,想起太子的话,心知要是什么都不写,晚上定然交代不过去。因此让荣保研了墨,自己提了笔,嘴角牵起,有些得意地一笑,在薄纸上写道:“治学之道,有止焉?盖言止于至善者,大谬矣。何为善?何为至善?不知善者,即不知其止,则通篇所论,俱为无根之萍,然《大学》何以居《四书》而立于世千年欤?臣大惑不解。”

最新小说: 娇气炮灰每天都在修罗场[快穿] 月华浓 怯春情/为病弱皇兄进补 重生顶流太黏人[娱乐圈] 入梦来 玄学,最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心理学 带着科技系统穿六零 带着年代博物馆穿七零 御兽从亡灵开始成为暗系天王 五雀(H)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