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趁势靠近几分,同郭瑾挤坐在同一处坐席上,见她后缩愈躲,空闲的手臂牢牢扣住对方的后腰。
他的声音很暖:“为兄尚无想法,阿瑾可要为我出些主意?”
郭瑾本是忐忑不安的心情瞬间晴朗几分,幸亏兄长没有说出欲投袁绍之类的话来,否则自己还要厚着脸皮借鉴兄长本人的真实评论,为他列数一下袁绍并非明主的数条理由。
郭瑾小声试探道:“志才兄方今正于东郡太守曹操处奉职?”
郭嘉松开她的手指,只怡然托腮,与她直直相对,两人之间距离不过三寸。
郭瑾再道:“曹操虽则势弱,然胸有豪志、任人唯贤,兄长不妨参考一二?”
郭嘉轻轻应了一声,极为亲昵自然地抚过郭瑾耳边的碎发,然后再次握住她焦躁不安的手指,放到唇边呵气取暖道,“听闻阿瑾赠与曹大公子一具铠甲?”
郭瑾:“……”
灵魂求问,她为什么会有一种出轨被人抓包的错觉?!
第49章面圣与否
荀攸身着墨色官服,铜印黑绶,执笏趋步行过南宫门阙。
远方的宫殿楼阁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转过章华门,荀攸恭恭敬敬步入崇德殿内。殿中早就聚集了几位熟悉的身影,荀攸抬眼望去,首先瞧见了荀爽,再依次扫过,这才发现王允及蔡邕等人。
荀攸向前行进,正对殿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具白底红纹的玲珑玉案,案上的白玉盘中盛满核桃与枣仁。玉案不远处有位锦衣华服的小小少年,其背手而立,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本是鲜脆欲滴的小脸蛋上却满是忧容,一副疲倦世间的恹恹病态。
荀攸瞻得龙姿,忙稽首叩拜:“黄门郎荀攸叩见陛下。”
华服少年闻声折身,瞧着对面匍匐而拜的男子,声音淡漠无波道:“荀卿不必多礼”。
荀攸这才拢袖起身,默默拱手退立到一旁。
怎么说呢?荀攸觉得自己有些飘了,他竟然对这位小皇帝产生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同情感。毕竟小小年纪便已经历了丧母丧兄之痛,又为董卓胁迫迁都长安,弱不经风的小肩膀上还担起了挽救整个汉室于倾颓的重担。
成人尚且难以接受,况一男童乎?
如此想着,刘协右手边的长须男子已率先开口:“陛下,董卓乃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也,宜早图之。”
刘协虽是年幼,听闻“董卓”二字时,却极为嫌恶地皱起了眉头。荀攸忍不住看向出声的男子,王允此人素以宽贤矜能著称海内,有此诛贼之心,不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