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68章 流民</h1>
初平四年冬月,曹操麾下地盘不增不减,依旧只有下鄄、东阿、范三座城池。【】
不过,曹仁、曹休率领兵马回转之后,曹军实力有所增强。
自打上一次败给吕布之后,曹操一直约束麾下,严禁各部出城挑衅。
吕布麾下虽然已经没了并州铁骑,可数千骑军组成的兵马依旧不容小觑。
反观曹军这边,原本曹操寄予厚望的虎豹骑折损严重,仅存数百骑。
要知道,两千名虎豹骑是曹操战力最强的机动兵力,他们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曾想,竟然败在了李贤之手。
据说,李贤麾下也有了千余骑卒。
先有击溃于禁之仇,后有击杀夏侯渊之恨,近来竟又把虎豹骑杀的折损大半。
这李贤到底有何能耐?
曹操对李贤的恨意直追吕布,已经超过了刘备、陶谦,成为曹操心中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
曹军龟速不出,大半个兖州便彻底落入吕布麾下。
期间,吕布曾引领兵马强行攻打下鄄,却因为城高池深,粮秣不多的缘故退回了濮阳城。
原本濮阳城堆积的粮秣足够大军所用了,只是吕布一直在穷兵黩武,强拉壮丁,这造成军卒数量膨胀过快,进而加剧了粮秣的消耗。
陈宫为此劝说吕布,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可压榨过度。
哪曾想,初掌大权的吕布得意忘形,嘴里道:“公台先生多虑了,不过是些泥腿子百姓罢了,他们敢做什么?眼下曹操才是当前大敌,只要灭了曹操,我自然会对百姓好些”。
陈宫为之语塞,他明白,吕布表面上对其言听计从,可实际上却刚愎自用,一旦决定了的事情,绝不会轻易改变。
吕布以为陈宫被自己说服了,当下喜道:“公台莫忧,明年开春之季便是曹操人头落地之时,那时候,兖州、青州皆入我手,让百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还不就是我一句话的事情吗?”
陈宫表情淡然,嘴里道:“既然如此,那我在此预祝将军旗开得胜,大败曹操”。
吕布大笑,轻易击败曹操之后,他觉得所谓的青州兵也不过如此,连带着,他对曹操都多了些小觑的心思。
狡兔死,走狗烹。
之前,吕布惶惶若丧家之犬的时候,如果不是陈宫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蹿啜张邈迎接吕布为主,吕布说不定还在四处流浪。
那时候,吕布对陈宫奉若神明,绝无违背。
可一旦站稳脚跟之后,吕布骨子里的狼性就暴露出来。
三姓家奴的恶名不是百姓杜撰出来的,而是却有其事。
尚未击败曹操之前,吕布还觉得陈宫有大用处,所以他依旧保持必要的恭谨,等到击败曹操之后,吕布顿时生出一股“不需要陈宫我也能赢”的想法。
世上最可恨的事情莫过于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眼下,曹操还没死,吕布就觉得陈宫有些可有可无了。
陈宫何等的聪慧?吕布还没有把疏远的想法实施起来,他就有所察觉了。
敬而远之!
反正陈宫利用吕布已经成功将曹****了回来,虽然没能达成目的,依旧被曹操屠了徐州两城,可短时间之内,曹军已经没有机会再举刀屠戮了。
其实陈宫与曹操之间并没有私怨,陈宫之所以反叛曹操,就因为他反对曹操屠城的举措。
选吕布做主公,并不是因为吕布多强,而是因为吕布名头最为响亮。
若是换成刘备,说不定大耳刘可以做的更好。
不过,陈宫却不想将这诺大一分基业便宜了刘备,他生平最讨厌虚伪之人。
偏偏刘备就是这样的人,陈宫哪里肯对其假以颜色?
吕布在兖州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秋黄不接的年月,百姓手中仅有些过冬的粮秣。
可为了完成上级摊派的定额任务,吕布麾下的军将便登门入户,强抢粮秣,他们才不会在乎百姓的死活,只要能够完成大将军的任务,不曾短缺了他们自己的肉食,便是饿死些百姓又有什么?
参与强征粮秣事宜的军卒都是客军,他们跟随吕布出征,为的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眼下,有了奉旨劫掠的旨意,众人自然不想放过。
刚开始,百姓们躲闪不及,只能倒霉认栽,可渐渐的,吕布的恶名传扬开来。
兖州的百姓要么躲入曹军治下,要么开始往外地逃窜。
相对于其他地方,前往北海国的流民数量最多。
众所周知,北海国一直有收敛流民的先例,之前黄巾乱青州的时候,就是北海国开仓放粮,这才救下了流离失所的数万百姓。
兖州的乡民被吕布再三逼迫,颇有些走投无路的感觉。
此时,不知道是谁将李贤的名头抬了出来,乡民们便全部奔着剧县而来。
第一批流民出现的时候,驻守在剧县的东莱军便把情况报于李贤知晓。
李贤不敢怠慢,急忙召唤众人议事。
“城外兵丁来报,大股流民接近剧县,他们衣食无着,你们以为我该如何自处?”
胡庸大大咧咧的,“不过是些流民罢了,给他们一口吃食,让他们熬过这场寒冬便是了”。
众将深以为然,唯有周东昌莫不吭声,脸色严峻。
李贤问道:“东昌,府库中还有多少粮秣?”
“不过两千石罢了,都尉将粮秣发卖了个干净,如果再收敛流民,只怕连军粮都将不足使用”
李贤干笑不已,之前,公孙瓒前来购粮的时候,李贤确实拿出了千余石粮秣,那时候他压根没有想到流民的事情。
“元直先生以为如何?”
徐庶吁了口气,道:“流民非救不可,我听闻他们本是慕名而来,如果都尉将其拒之门外,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名声只怕旦夕间便要毁于一旦”。
李贤叹了口气,在这年月里,如果一个人的名声要是臭了,那他将寸步难行。
可剧县的粮秣已经不多了,再多出几千张吃饭的嘴,米粟的消耗速度必将大大增加。
难道只有向都昌求援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与辽东交易粮秣的事情是我一力促成的,这时候我再向都昌求粮,只怕会为人耻笑,除此之外,你们谁还有什么好的法子?不妨说出来看看”
谁也没有撒土成米的本领,库房中的粮秣都是百姓一粒一粒种出来的。
没有数月劳作,就不会有粮食。
急切间,李贤便要粮秣,偏偏又不能向孔融讨要,这对众人来讲都有些强人所难了。
眼瞅着无人应答,为了避免李贤尴尬,徐庶只得应道:“我有一个不是想法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贤眼前一亮,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催促道:“元直速速道来”。
“我听闻今年流民营所获颇丰,家家都有余粮,如果都尉真想救援兖州百姓,倒不如说服青州流民,让他们出借粮秣,他年由官府归还”
李贤大喜过望,“哈哈,元直先生一语惊醒梦中人,就这么定了,同是天涯沦落人,青州流民一定会慷慨解囊!”
问题有了初步解决意向,众人便松了口气。
眼下,李贤在流民之间有着极高的声望,别说是借些粮秣了,便是征调他们上阵厮杀,想必青州百姓都会毫无怨言。
只有经历过流离失所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青州流民之所能够在北海国安定下来,离不开李贤的大力援助。
若不是李贤将水车引进过来,又主动出借粮秣充当作物种子,流民们哪里能够有今天?
众人正在厅内议事的时候,厅外忽有军卒来报,说是前往辽东的军校回来了。
竟然这么快!李贤颇为惊讶,“快快有请”。
“神策军麾下前军校尉王昌见过都尉”
“嗯,免礼,徐盛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