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杨凡他们就捞上来上百斤各种鱼类。
杨向东早有准备,在村里借了好几个大桶,里面已经装上了清水,专门就是为了盛鱼用的。
等到天黑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捞上来七八百斤鱼了,这块池塘多年没人打理,能捞出来这么多鱼,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看着专门一个装黑鱼和鲶鱼的水桶,杨向东不无感慨地说道:“早知道里面有这么多吃肉的家伙,早就清塘了,这些年下来,也不知道有多少鱼被它们吃掉,亏了啊。”
杨凡让众人上岸,天色已经黑了,池塘里的鱼也捞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小鱼小虾,还有那些钻在淤泥里的黄鳝泥鳅,以及小黑鱼和黑鱼卵,需要彻底把水抽干后,消毒才能清干净,不是今天晚上能一下子就干完的。
按照杨树沟的规矩,帮忙清塘捞鱼是没有工钱的。
当然,养殖的鱼类除外,像这种野生鱼塘,帮工的都是拿一些鱼回家就好,因为野生鱼大小不一,品种又杂,尤其还是在杨树沟这么个没有鱼贩子会来的地方,如果给工钱,那还不如不清呢,非得赔死。
杨凡也没有破坏规矩,给什么工钱,不然让其他乡亲以后怎么做?不过,杨凡给几个帮工的鱼却不少,每个人都分了二三十斤,差不多是给其他人帮忙捞鱼的两三倍。
做事情有时候不是光有好心就行的,弄不好,好心也会办坏事。
春秋时候,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还批评了他,说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而孔子的另外一名学生子路,有一次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却表扬了他,说这下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子贡赎人”自损财物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
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想做好事,完全可以暗地里悄悄做,拿到明面上来算怎么回事,让其他人怎么办?
喜欢随身带着一口泉请大家收藏:()随身带着一口泉整本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