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294章 开元</h1>
大典结束,承乾很疲惫,可却又十分亢奋。
新皇叫上首相张超同行,现在,皇帝正式移居皇宫,李世民依然住在北宫长乐宫。而新册封的太子李显还太小,因此东宫暂时空着。
“元辅,太上皇今天能来参加典礼,全程还如此配合,朕十分意外。元辅究竟跟陛下说了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交了交心。谈了下大唐的创业艰难,说了贞观十余年来辛苦。陛下很感慨,但也是个提的起放的下的人。在知道三年后,可以前往美洲时,陛下难得的轻松高兴。”
承乾感叹,“这就好,说实话,今日之局面,我心里也很愧疚。”
“元辅,这新朝年号,你想好了吗?”
张超回道,“臣与内阁诸相初步商议过,大家各自提了些年号建议。”
“元辅你提的是什么?”承乾问。
“开元。”张超解释道,“此出自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这是开始新纪元之意,也是一个好的开端。臣以为开元做为陛下年号,很合适。”
“开元,确实不错,我大唐当初铸的第一款钱币就是开元通宝。元辅,明年正月为开元元年吗?”
‘臣建议,以今年就为开元元年。’
贞观十四年,在百姓的心里可不是什么好年份。又是南北军交战,又是钱荒又是纸钞贬值,经济萧条,还有南方的大洪灾。
张超提议今年就直接改元开元,也是想要尽快的让百姓接纳新皇和新朝廷。贞观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开元了,也是新的一朝了。
新朝新气象,以后新政推行,自然贞观朝的阻力也要小些。
多数来说,新皇继位第一年是不改先皇年号的。但如今情况也算特殊,李世民又没死,他是太上皇,还是被兵变赶下来的。
张超说今年改号当然也行。
何况,如今朝廷提出的治国口号不再是以孝治国,而是以法制国。
“好,那朕今日就颁诏天下,正式改元,现在就是开元元年十月。”
新皇登基,皇后和太子也册立了。
而内阁、翰林院、议会、御史台、大理寺、枢密院各衙主官,更是在皇帝登基前就已经确定了。
新朝开始,各个新的中枢机构也算是正式开始运转了。
新内阁衙门,就在原来皇城里的中书门下。而翰林院,则搬进了宫城前廷,在贞观殿前广场一侧,这是为了方便备皇帝咨询和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议院则设在内城。
御史台、大理寺、枢密院皆设在皇城。
张超回到内阁,召集其余八位宰相一起议事。
皇帝没有参加,其它人也没列席,这是内阁闭门会议。
次相房玄龄首先发言。
“眼下新皇已经登基,天下各地安定,某以为,如今聚焦在京畿的几十万大军应当遣散回府。”
“次相说的有道理,今天某也正要说起此事。大唐军制,最初是府兵制,高祖也有一支元从禁军,不过这元从禁军实际上也是相当于府兵,因为高祖在长安周边为他们授分田地,他们也是轮值宿卫。”
张超说起大唐的军制,也是侃侃而谈。
“后来,贞观朝,国力强盛了,也为了应付战事需要。太上皇特意组建了一支常备禁军,到现在先后有左右羽林、左右神策、左右神机以及隶属于北衙的水师,加起来有十万之众。这是常备军,也相当于募兵。”
“另外,朝廷还有七十二万府兵,八百个军府分驻于各地。”
长孙无忌坐在那里,目光斜望张超。他很清楚张超的意图,这上任第一反刀,就是冲着军队来的。
新皇登基前,他就已经先在人事上做足了功夫,遍植党羽。现在,又向军队下手了。
“某和陛下,以及不少有识之士都探讨过许久,认为过去朝廷的这种兵制,实际上已经不太符合大唐现今的发展脚步了。府兵制,难以保证士兵的训练时间和征战时间,这种兵制,也无法适应如今大唐对外的开拓战争。因此,我这里有一个提案,是关于全面改革大唐军制,制订募兵制为基础的义务兵役制。诸相,你们先看一下。”
身为首相,张超是内阁会议的召起人,同时,也还是内阁诸相分管工作的安排人。